凭轩望秋雨,凉入暑衣清。
农历的七月,盛夏酷暑——那个微风拂来也带着焦灼的夏天终于悄悄告别,立秋时令后,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这样的凉意接连几天,而后忽然转晴,行在一步三滑的田埂间,你便惊讶地发现,哦!老白家可养着秋天呢!
老白是谁?老白是德安乡曼达村一名普通不过的少数民族农民,年近四十,有着黝黑的皮肤,干练的身材,头发向后用水梳着,眉毛浓黑而整齐,一双眼睛闪闪有神,笑起来,露出一口整齐洁白的牙齿,很引人注目。同时他也是曼达村委会的干部,党支部副书记,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老白在工作中很投入。曼达村是一个略显偏僻的村落,常驻户只有79户,到乡上有17公里的山路,脱贫攻坚中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时任副主任的他也带着大家修路,把泥泞的山道全部硬化,包括村内22公里的串户路,通水通电,修缮民房,户厕改造等等。繁重的村工作结束后,不忙时他就教我们说哈尼话,但往往他得赶着回家拉牛草喂牛、喂猪哩!
肉牛养殖是曼达村的主要产业之一,全村存栏量在400头左右,虽然总量不算大,但户均存栏在5头以上,这也是在脱贫攻坚战中党和政府扶持的特色产业,另一产业是种植澳洲坚果,全村大约种植有1200亩,2016年陆续栽种,今年首次结果,往后每年都能量产,大伙也都盼着丰收呢。除此之外,产业薄弱的缺点也就暴露出来,由于雨水量少和山势陡峭的缺点,很难进行大面积的其他作物耕种,这也让村民们非常揪心,作物不能形成规模,就不能实现经济发展,村集体经济也起不来,虽然已经彻底脱贫,但过上好日子,富裕起来是大家共同的愿望啊。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老白也忠实履行党员的职责,要致富就要改变,要摈弃等靠要的思想,要带领大家寻求突破口,寻找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家不敢种啥,自己就带头实践。今年开春,他在自家的耕地中留出三亩栽种多年稻,经过半年的悉心栽培,就在昨天,他乐呵呵地邀请大家到他田里去看看,也就是这一天我们惊讶地发现老白的家中收藏着一整个秋天,这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丰收,也是全村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希望。
老白说,多年稻种一季收两季,再过三个月又可以丰收,亩产在500至600公斤,每公斤价格约在3元左右,如果辗好拉到集市上去卖,价格更高哩,将来给村民推广,大家一块种!此刻,我们正目不暇接地欣赏着这层层叠叠、绿油油金灿灿的田野,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这个机械包裹的时代里,传统的打谷子也成为了田间地头优美的人文景观,勤劳朴实的庄稼人用汗水收获着喜悦,更是党员模范先锋带头作用的实际体现。

郑燮有诗云: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虽是赞美兰花在艰苦环境里的卓尔独立和淡泊优雅,但我更觉该是形容立志于深山偏村中绽放希望的党的光辉!党员同志们以为群众办实事的朴素情怀,躬耕于田间,劳形于案牍,为的就是实践党的奋斗目标,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除了老白,村干部们个个兢兢业业,支部书记老李也在积极试种甜菜、滇金银花等作物,希望为乡村振兴事业给出更多
的选择和答案。我们应该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终会在这片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热土上如期而至,因为田间地梗里,盛开着秋天,绽放着蓬勃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