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回到那天,我还是一个刚上幼儿园的小朋友。记得那时,爷爷每天早上骑自行车载着我去上幼儿园,街道上一阵阵喧喧嚷嚷,随之而来的是吆喝声“油条、卷圈儿、煎饼果子…”伴随着空气中飘来浓浓的豆浆香气,那正是叔叔阿姨起个大早儿,用纯黄豆磨出来的“浆子”,坐在外面的一位老大爷,一边用油条沾着豆浆往嘴里送,一边还不忘向昨日的棋友寒暄,“诶,老李,一会下棋去啊!”外面排队的人个个儿手里拿着家用的小盆儿,陶瓷的、不锈钢的,等着将自己的小盆儿里装上各式各样的早饭“嘎巴菜、老豆腐、面茶…”,有的手里提着“干的”——“大饼卷圈儿、牛肉烧饼、鸡蛋果子,油条、炸糕、蒸饼儿、糖面作儿、烧饼……”各式各样,数不胜数。天津人的一天便从早餐开始了,我拉着爷爷的手排在煎饼果子的摊前,小时的我对煎饼果子便是极爱的,尤爱“馃箅儿”,看那阿姨麻利的动作,先用自家和好绿豆面糊糊放在煎饼铛上,拿起刮板将糊糊摊开,磕俩鸡蛋再撒点葱花,那空气中的喷香定是要叫人流口水的,再拿起脆脆的馃箅儿,将其整齐的摆放在当中,两边向中间一折再刷上自家调的甜面酱、豆腐乳、自制的辣椒酱,便可以拿到手开吃了。我咬着脆脆的煎饼果子,看着爷爷嘴里大口的嚼着的大饼夹油条鸡蛋,觉得这一天便这样令人满足的开始了。
上了一天幼儿园的我下了学便兴奋的朝着早已在校门外推着自行车的爷爷挥手,爷爷一如往常快速的将手里的烟抽完,和蔼的朝我笑着。我一步跨上那自行车后面的“宝座”,吹着小风,期待着那声音的传来。“呜呜呜………”,便是这个声音了,我快速的寻找着声音的来源,果然还在那里,我拍拍爷爷的肩,他便懂了,慢悠悠的骑过去,慢慢的那股清新的米香便传过来了,是了,便是那熟梨糕,那时的我们还不懂的熟梨糕这个称呼,只记得那熟悉的“呜…呜…”的声音,所以每次便说“爷爷,我想吃呜了。”现在想来着实有些幼稚好笑。那熟梨糕的底儿是用大米磨成的米粉,将那白花花的米粉用小铲儿,铲一些放在木制的模具小碗里,放在锅盖上蒸上一会,一个接一个摞成一摞,又从下到上一个接一个的抽出来,添上料,记得小时候的添料只普普通通的几个——“芝麻白糖,红糖,巧克力酱,酸麽糕……”我最爱吃酸,便最喜欢酸磨糕。每次都记得奶奶是爱吃白糖的,便回回都留下一个,带回家里给奶奶吃。一边吃着还不忘在那边上的小摊上看着那些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儿,其中有一条带着小铃铛的手链儿深得我心,便央着爷爷买给我,那是一条可以同时带在手手腕和手指上的手链,连在一起甚是好看,直到现在我还留着,只是我却没想到那是爷爷留给我的唯一一个物件儿了。后来的我才知道原来爷爷有个爱好便是买那些手镯手链,看起来像是金的银的,但却轻的可以,不听家里的劝,像个老顽童固执的买回来给小时候的姑姑们,后来又买给了我。几乎每一次回家的路上,我都满足的吃到“呜”,和爷爷开心的聊着今天幼儿园又吃了肉龙,吃了……
现在的我一想到那条上下学的必经之路仍是回味不已,只时过境迁,早已物是人非,怀念的景远了,怀念的人也去了。只每次我拿出保存下来的那些小玩意儿,一阵酸涩便用上眼眶,忍也忍不住,正如此时的我,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