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听话的年轻人是社会进步的源泉

孩子:“不要你管”

父母:“我生你养你,为什么不能管你”

孩子:“凭什么”

父母:“都是为你好”

孩子:“我不需要”…

大多数父母,是在生了孩子以后才感受到权力的滋味。完全控制一个人,那感觉,太美妙了。直到孩子青春期,这种权力受到挑战。于是父母和孩子之间有了上述经典对话。

一个世纪前,孩子敢顶嘴的话,第一句刚出口就家法伺候了。因为农耕时代,老人的话就是颠不破的真理。这是生产力所决定的。

首先,农耕时代生活节奏极慢:通信基本靠吼、交通主要靠走,很多人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出生地。

其次,技术几乎没有进步:直到19世纪中叶,中国农民所使用的锄头、犁等农具,与2000年前的先秦时期相比,没有什么区别。

老人吃过的亏上过的当,年轻人都会再犯一遍。老人的经验就是管用的,就是生活的真理。所以古人云“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是真的。

然而整个世界,自17世纪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完全不一样了。

一是信息的传播速度大幅的增加:商业的力量将全世界织成一张大网。例如17世纪欧洲中产阶级对茶的追求,会传递到地球另一半的中国广州贸易商,再由他们传递到内地的茶农,从而改变茶农的种茶倾向、收入状况。

二是人类对能量利用的能级大幅提高了。煤、石油为代表的化石燃料,代替畜力、人力成为主要的能量来源。这就使得技术的进步远远超出老人所能预计的范围:

年轻人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从此以后,社会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工业时代持续200年、电气时代100年、信息时代才60年,人工智能时代呢?也许不到20年。

老人的经验,确实是越来越不管用了。年轻人反过来还要教老人如何使用电脑、手机,怎么发视频、怎么聊微信。年轻人由于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有优越感,认为老人是“老古董”。

那“老古董”就彻底不顶用了吗?

也不是的。

这个世界有些道理是亘古不变的,因为人的生物进化远远低于技术的进步。也就是说:

人性没有变。

坐在电脑旁码字的你,并不比2000年前挥舞锄头的农民更聪明。跟人性相关的道理,亘古不变,只有经历一定的人生阅历才能明白:

比如识人看人的智慧,避免被人坑、被人骗;比如为人处事的原则,有助于跟不同阶层的人相处;比如社会运行的规则,避免初入社会就碰的头破血流;比如父辈犯过的错和踩过的坑,避免自己重蹈覆辙;比如如何规划人生,如何选择朋友,如何选择恋人……

但是很遗憾,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从老人那里学到这些道理。极少数的家庭会有杰出的人物总结这些道理,并写成家书传递后代,这就是家风。

这些道理,就是年轻人闯荡世界的时候手里的武器,有的人手拿屠龙刀剑斩星辰,有的人挥舞木棍披荆斩棘,更多的人啥也没有。他们注定有不一样的人生。

当老人在问年轻人为什么不听话时,首先应该问自己,给孩子的是屠龙刀还是木棍,或者什么都没给?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