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事高手|从内心发现自己

《人生格言》里有一句话:言行是心灵的图画。

人生高度取决于目之所及的风景以及遇事的处理方式。

一个人的处事方式,往往能反映出他的见识,格局和修养。而懂得如何处事的人,才能给自己的人生上好底色。

遇事,能稳住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

走路不小心和别人撞了一下,嘴里立马骂骂咧咧。

工作上稍微有点小摩擦,脸立马沉下来,说话也阴阳怪气。

生活中只要一遇见麻烦,就吹胡子、瞪眼睛,不停散播负面情绪。

一点小事,都能让他着急上火,情绪一点都不稳定。

当你意识到情绪的存在,或者感到情绪让你不舒服,这也意味着你注意到一个要点:你不是情绪,那个情绪也不是你。

我们只是感受到了愤怒,而我们并不是愤怒本身;我们只是感受到了忧伤,而我们并不是忧伤本身。

当我们有了这个细微的觉察时,我们就把自己和情绪分开了,这个觉察有助于释放困扰我们的干扰情绪。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我们无法控制,解决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稳住自己。

有句话说得好:“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大事也好,小事也罢,稳住自己,你就赢了。

遇事,会变通

常听到的两句话: “不撞南墙,不回头。” “一条道,走到黑。” 这种执着,让人佩服,但有时太过执着,不懂得思维变通,也会害了自己。

《易经》:“曲成万物而不遗。”

意思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条直线,而是迂回往复的路不一定直着走才省力,有时候,拐个弯反而是在走捷径。

成大事者要有远见,可以看重结果,不必拘泥于过程。

此路不通,那就另寻他路;他路不通,不妨再拐个弯。

有些路虽通达,走的人多了,障碍未见得就少;有些路虽曲折,耗时却不见得多。

这就是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某次,崔永元采访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向这位老人问起长寿的秘诀。

先生答:“凡事要往前看,要想得开。”

崔永元玩笑道:“要是我想不开呢?”

先生答:“拐个弯不就想开了嘛!”

世上没有走不出的死胡同,只有不会拐弯的死脑筋。

遇事不钻牛角尖,多往宽处想,生活也许没你想象的那么糟。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与其死磕,不如拐弯。

懂得换一种思维方式,未尝不是一种解决的办法,让自己的内心活得更加潇洒自在、更加有动力。

常言道:直道可跑马,曲径能通幽。

条条大路通罗马,何必一条道走到黑?

你以为的山穷水尽,一转身便是柳暗花明。

与其背着烦恼朝前走,不如放下包袱调个头。

遇事,懂释怀

一直很喜欢一句话: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人就是要,事来了,不怕事,事过了,就忘了。

背负太多,难免会被一些麻烦所累。

房地产大亨潘石屹,曾袒露过一件埋藏了34年的心事。

小时候,在学校当老师的叔叔,把他拎到讲台上罚站,让100位师生围观,他甚至遭到一些同学的羞辱。

潘石屹成年以后,虽然飞黄腾达,但仍然对叔叔耿耿于怀。

他说:“我把心里一直记恨的人列了一张清单,这其中伤害我最深的人,就是我叔叔。”

母亲把没用的轮椅送给叔叔,都能让潘石屹勃然大怒。

直到叔叔离世,潘石屹心里都觉得不痛快,他感觉自己的大脑常常不受控制地出现叔叔的影子。

这件事,让潘石屹忽然意识到,这样下去不行。

想通的潘石屹,把那张仇恨清单烧了。

做完这件事,他走在街上,感觉阳光和煦温暖,路人笑容灿烂。

不管遇到什么事,心病好了,一切就都跟着好了。

有句话说:“去日不可追,来日犹可期。”

当你明白,过去的日子真的不在了,而未来的日子仍然值得期待。 那在你眼里,不论发生什么,都不是事了。

遇事最有水平的处理方式,不过就是稳住自己的情绪,懂得让自己的思维变通,让自己活得更加开心快乐,学会慢慢释怀,放下以前不好的事情,活好当下。

调整心态

人活一辈子,会遇见很多麻烦事。 解决每件事的思维方式可能都不一样,但唯一不变的就是调整心态。

一位上完三元思维的学员说过,没学习三元之前,处理事情的时候,理不清头绪,不知道该怎么做,随之内心的焦虑、烦躁导致心有余而力不足。

学完三元思维后,看到了自己混沌的状态,再去觉察自己在处理事情为什么混沌?通过学习一步一步往内心深处去寻找原因,后来才发现是自己的目标不清晰,不知道自己处理事情是为了什么?

然后不断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逐渐思路更加明确,而我内心的焦虑、不安也没有了,变得更轻松、更高效。

往往走到最后你会发现,处理事情的能力决定了你的下限,但处理事情的心态决定了你的上限。 说到底,心态决定了你人生的80%。

真正水平高的人,不见得才高八斗,也不见得举世无双,但他们一定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

他们明白活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唯有不断修炼自己内心错综复杂的枝桠,才能活得简单自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