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千千万万遍,遍体鳞伤依旧义无反顾。人生不只是做值得做的事情,一只风筝却影响了两个少年的关系,因为是你,所以我可以为你千千万万遍,只因为你是我心中最重要的人。从拥有到失去、从背叛到救赎、从年少到中年。卡德勒·胡塞尼《追风筝的人》将爱、恐惧、愧疚、赎罪体现的淋漓尽致。
刚接触到《追风筝的人》想象的应该展示的是一幅唯美的画面,然而情况却完全相反,最吸引人的一句是“为你,千千万万遍”却表达在两个少年身上的沉重,内容令人震撼。作者笔下将阿富汗的政治、社会、种族都体现的很现实。小说讲述了阿富汗少爷阿米尔和家里仆人的儿子哈桑的故事。哈桑是和阿米尔一起长大的好玩伴,两人身份悬殊一个是出生富裕的家庭、一个是出生地位低下的哈扎拉族;性格上却异同,阿米尔的畏缩与懦弱,哈桑的勇敢与忠诚。以第一人称的阿米尔出发,可以叙述为三个部分,阿米尔和哈桑的童年生活,阿米尔及父亲后来去美国的日子,以及多年以后阿米尔重返阿富汗的救赎之路。喝的是同一个母乳的两个少年,一起玩耍,童年丰富而有趣,但在阿米尔并没有将哈桑作为他的朋友,这与他们的身份有关,一主一仆。故事的转折点1975年冬天的一次风筝比赛,他成功地打败了其他的风筝,比赛的结果没有让父亲失望。哈桑答应将最后的风筝追到手交给阿米尔,却被阿瑟夫等人拦住,因为哈桑对阿米尔的承诺,拒绝将风筝给阿瑟夫,结果被阿瑟夫性侵。这一幕被阿米尔看见了,他却将懦弱体现出来,选择逃避。接下来的时间处于愧疚当中,无法面对哈桑,在翌年的生日当中,嫁祸哈桑偷了自己的生日礼物,逼走了哈桑。
几年后,喀布尔因战乱,阿米尔和父亲逃离到美国生活,在美国阿米尔组建了自己的家庭,父亲也因疾病去世了。或许故事就可以这样结尾,生活就这样继续下去,可是拉辛汗打来的电话,“来吧,这儿有成为好人的路”。将阿米尔再次带回遥远的故乡,踏上了救赎的归程,同时也得知哈桑也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让他感到很无奈。如今哈桑也已经去世了,而哈桑的儿子索拉博也落到阿瑟夫手中,阿米尔和阿瑟夫打斗,索拉博用弹弓打瞎了阿瑟夫的眼睛,才得以逃出。终于把他带到美国一同生活,只是一次成功的救赎,这将是美好生活的开始。
也许每个人的一生当中,都有因懦弱做错事的时候,最后都会后悔莫及。那你会不会踏上救赎之路,去弥补自己的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