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开发流程思考

在这家公司也有一段时间了,陆续地做了几个小项目/版本。现在就对这段时间工作进行一个梳理。

众所周知,互联网产品开发的常见流程为:

需求收集——需求分析(输出原型和文档)——开发——测试——上线。

看起来很简单,也很容易。

我们的实际流程是:接任务——写需求文档——上线——接任务…

在我司,多数情况下需求被老板以任务的形式下发,要求产品经理尽快产出需求文档并督促开发上线。面对这种情况,许多产品经理没有认真对用户需求进行思考,而是赶进度一样的写需求文档,产品上线效果可想而知。


以我司的实际情况,产品在各阶段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需求收集阶段

产品狗自己评估商业价值和成本(包括开发和运营),并予以排序。如果是任务型需求,要与原始发起人直接沟通。总之,绝不能别人说做就做,说做什么就做什么。

在这一阶段,我的问题是缺少与业务方领导尤其是老板直接沟通。

需求分析阶段

快速产出最小化原型,与开发、测试沟通。

在这一阶段,我的问题是纠结于交互细节,原型产出太慢;另外需求分析完之后就要需求评审了,这个时候如果能拉到技术boss到场背书,后续的开发资源调配会变得容易许多。

开发阶段

开始开发之后就简单了,跟进就行。有一个小方法是与开发/测试每天早上沟通下(站立晨会),让开发感受到你的重视,也便于及时确认需求。

测试阶段:开发后,如果可以,产品应该自己先做一下用户体验测试。

体验通过后开始正式测试,测试期间每天应该拿出固定时间跟进禅道bug并与测试、开发确认。

上线

很多人觉得上线不需要版本号,我要说必须有版本号!版本号的作用

1.对于开发和运维管理代码有一定作用;

2.同时,对于产品经理来说,日后也可以通过版本号和版本说明回溯当初的修改。记得应该由产品经理来发布上线通知。

运营阶段

运营阶段产品经理要做两件事:

1.上线前写好必要的培训文档。别让客服/技术支持部门整天为你的破产品操碎了心~

2.上线后要对自己产品的运营效果进行追踪,可以采取调查问卷、用户访谈、数据监控的形式,最笨也最有效的当然是自己去不断地用。运营效果是判断产品设计水平的唯一标准

产品的好坏责任在于产品经理。产品经理要有责任感,要掌控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和细节。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