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录(7月5日 晴)

        俗语说“半部《论语》治天下”,给人的感觉《论语》是修身治世的经典,但我接触《论语》除了中学课文的只鳞片爪,就是从父亲书箱底拿出来翻翻的繁体本,并未正真正通读品味。我弱冠之年,被稀里糊涂推向社会;而立之年,勉强能安身立命;步入不惑之年,对人生感悟颇多,困惑也多;迫近天命之年,反而安命乐好。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闲暇之时喜欢翻翻书,不经意拿起我多年束之高阁的《论语》认真翻了起来,学思结合,感慨万千。道理有时讳莫如深,但大多数是朴素的、简单明了的,就像生老病死,春华秋实,其实《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是最简单的,只是它把你内心深处的良知给激活了。孔子是个教育家,《论语》就是两千五百多年前由他的学生记录下来的讲稿。我感觉《论语》就像谈话录,很多都是就事论事,少有长篇大论。我赞同谈话就是一种最初教育,也是最好的教育,就像我刚参加工作时父母对我的谆谆教诲,最朴实的却是受用终生的。世人都尊孔子为圣人,圣人就是最具人格魅力的人。孔圣人带给我们的是一种为人处世理念,是像他这样的“君子”生活的那个时代、那片土地所展现出的魅力。这种魅力是一种庄严、理性和敦厚之美,《论语》中孔夫子的形象,就是这样一种具有东方审美理想的化身。今天我们再读《论语》,除了修身养性之外,就是要从孔夫子生活的那个时代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吸取营养,形成凝聚力量,如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提出的口号“回到古罗马古希腊中去”。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在《论语》中看到的孔夫子,是一个非常朴实而有坚定信念的人。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 阳货)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你看,苍天在上,静穆无言,而四季在轮转,万物滋生,天有什么要说的呢?”《论语》传递的是一种朴素的、乐观的生活态度。人们常感叹世事无常,生活之乖倪,有些人在心性低落时产生悲观厌世的情绪,在春风得意之时容易轻狂急躁。要知道万事万物都有它自身的规律,不会因为你个人的喜恶有所改变;同理,你在工作中、生活中碰到困惑也好、难题也好,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些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印度诗哲泰戈尔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我们这些基层公务员,旧称“吏”,和具有史命感读书人“士”,一起构成中国社会一种特殊群体,他们实际上是传承文化和体现国家意志的主要承担者,他们往往既是“吏”又是“士”。我读史有个不成熟的结论,历史上中国凡是强盛繁荣时期,都是“士吏”结合比较好的时期;凡是衰落分裂时期,大都是“士吏”分离的,“士”不愿意为“吏”, 正如孔子所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所以我们这些做“吏”的,要反躬自省,不怨天尤人,把握分寸,谨言慎行;要有乐观积极的态度,使自己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快乐自己、温暖他人。我细细回味自己三十年经历,从一个不谙人事的毛头小伙到如今为人处世都有自己的“章法 ”,从妄想“中流击水”到现在努力去适应社会,从狂妄自负到理解尊重他人。这是一个过程,一个心的历程,一个逐渐成熟的轨迹,其中的得与失,只有象我这样的草根百姓自己去细细品味。

​​​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中国商朝及西周时期,教育为贵族垄断与霸占,图书典籍收藏在宫廷之中,学校亦设在宫廷和官府之中,以吏为师,学宦不分,只...
    孔孟之乡阅读 8,035评论 0 11
  • 关于本书的评论 此书是对儒家这一人类历史上也许影响最广、流传历史最为悠久的伦理和精神传统的深思和启发式的阐述。它具...
    雷雷有话要嘚吧阅读 5,337评论 0 4
  • 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人为什么要活着?生活实在是太无聊了,每天都是粘贴复制,一点盼头都没有,甚至我觉得自己是多余...
    安思台阅读 7,515评论 4 2
  • 行万里路和读万卷书,其本质意义都是一样的,在于自己的成长。用学习的方式来旅行,对外看懂世界,对内明白自己。
    奈何岛上阅读 2,144评论 1 1
  • 我要点亮的这个人呢,最近成了翠屏红人。 她跑步、写作一样不落。经常写作到凌晨两三点,可谓呕心沥血。 还好的是,她的...
    HeyCoco阅读 2,27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