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简牍帛书书法

目前发现的简牍帛书墨迹,最早始于战国初期。战国时期的墨迹,以楚简、楚帛书为大宗。楚系墨迹以外,秦国的墨迹有战国早期的青川木牍和战国晚期到秦统一后的天水放马滩、湖北云梦睡虎地、湖南龙山里耶的大批秦简。由于青川木牍仅一枚,而睡虎地和里耶简的时代已较晚,故留待下一节讨论,这里我们只讨论楚系的简牍与帛书。

1.简牍书法

简与牍从形制上讲是有所区别的。大致来说,简比较窄,通常一简只写一行字,偶尔也有写两行或两行以上文字的。《释名·释书契》曰:“简,间也,编之篇,篇有间也。”简以竹为主,汉代也发现有木简。牍则比较宽,可写多行文字,以木为之。牍可以独立成章,简则须编连成册,故有“简册”或“简策”之称。后世书籍分卷、册、编等即源于此。简由于可以编连成册,便于卷起存放和展开披览,故多用于记录和书写大宗长篇的文献书籍。而牍则常用于题鉴、书启等短章零什,如《仪礼》疏所言“不假编联,一板书尽”者。简牍是纸张发明以前手书墨迹最主要的载体,因此,从战国初年到东汉晚期近600年的漫长岁月里,简牍书法不仅拥有大批的优秀之作可供我们赏读、借鉴,同时也是整个中国书法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环。简牍书法对于中国书法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那就是体势与笔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