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欢樱花。
会结果的樱花大多是雪色的白花瓣,观赏的樱花大多是洗若一次的桃红。
太艳丽太张扬的不得我爱,太低调太朴素的又不易发现,便只有樱花最符合少女心境~
《本草纲目》里说樱与桃不同类但相似,所以叫做樱桃。还有的,将某一种樱花称为“冬海棠”。
樱花品种很多。百度告诉我,樱花有不止三百种。
提到樱花,
我们一定会联想到一水之隔的大和民族
——日本。
但日本权威性的樱花专著《樱大鉴》却说,最早的樱花生长于喜马拉雅山脉,因为观赏性很强,秦汉时入驻皇家,唐宋时普及到了私家园林。
唐朝时日本使者倾慕中国文化,花仙子也就随着他漂洋过海到了日本,落地生根成为国花。
相比而言。我们的祖先们更重视樱桃的食用价值,所以关于樱花起源这一段的历史也就没有过多宣传,很多人也就不知道日本樱花是来源于中国。
樱花树开花结果的比较早,《汉书》写汉惠帝出行,随从说:“春有尝果,方今樱桃熟,可献,愿陛下出,因取樱桃献宗庙。”
由此可见,樱桃在古代常被我们祖先作为一年开始的祭祀必备品。
《本草纲目》记载过樱桃的食用与药用价值,“主调中,益脾气,令人好颜色”,简而言之就是樱桃这种水果女人吃了会变美,男人吃了身体好。
在唐代,每年四月会有专门的“樱桃宴”。唐代山水诗人王维特意写过百官得吃樱桃的盛况,这首诗名字很直接,就叫《敕赐百官樱桃》(chì)。
相比中国古代的实用方式,古代的日本人审美心理与我们不太相同。
早期,日本上流阶级只喜梅花,而平常百姓却衷爱樱花,觉得一年之计中樱花花开得早,在日语发音上也接近“谷物之神”,有来年丰收的美好意味。
朝代更迭,唐朝过后,日本不再依附中国文化,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随着本土“国风文化”崛起,樱花受到大力重视,逐渐成为地位与财富的象征。
在文禄三年,将军丰臣秀吉曾将全国各地700多棵樱花树移植到醍醐寺(tí hú),举行为期五天的“醍醐花宴”,向世人宣告自己的政治地位。
樱花开起时明艳动人,但花期短,绚烂后快速消亡。
日本地位极高的武士们总觉得自己就要过这样的人生,不在乎多长,只在乎曾经灿烂。在他们眼中,只有三样东西非常重要,那就是“樱花”、“武士刀”和“切腹”,日本民间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花属樱花,人惟武士”。
有一位日本战国时的武将在死前曾写过流传后世的绝命诗:(节选)
花散非风之罪,乃因春将尽。终善非人之过,只因时已至。
他的意思就是生死看老天。
这种略带消极的思想后来被军国主义利用,使得年纪轻轻的士兵们彻底洗脑,将樱花的刹那芳华看成自我归宿,于是愿为法西斯慷慨赴死。
随着战争阴谋的破产,日本人重新赋予樱花新的精神内涵。
1972年
作为国花,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
日本政府还向中国人民送出一百株大山樱:
希望友情长存,
如樱花般繁茂开放。
樱花的花语有关纯洁、热烈与高尚。
但同时,也如同日本谚语,“花有期,人有时”,不管是樱花还是人,生命都是短暂的。
所以,我们更需要在有生之年,无比热烈的盛开!
在这春光明媚的三月,希望大家和我一样,去樱花节看看吧~去发现、去感受这短暂却绚烂的美。
欢迎戳网易云【你好,中文系】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