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现在的职场环境早就变了,没有工作会越来越平常。
也没有一份工作能保稳,以前,进入一家公司或者单位后,只要没什么大的问题,能干几十年甚至到退休,或许中途自己不想干了辞掉,而现在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发展的还不错的企业,今年还在,明年就不一定了。
我有个同学,以前是在杂志社上班的,好歹也算个不错的单位,平时整理书刊出版、编辑之类的活儿,虽然工资不多,但胜在轻松,她以为她能在这家单位至少干二三十年。
前年,我就看她已经不在杂志社了,到处托关系找工作,我还挺好奇的问她,杂志社也不行了么,她苦笑一声,是啊,哪知道垮的那么快,整个部门都被劝退了,一个人都不剩了。
她们的老主编离退休就差几年,也被谴退了,最后自己开了个小店维持生计,时代的一粒尘,落到普通人身上,就是一道巨大的漩涡。
特别是在去年,各大AI平台的诞生后,很多岗位都悄悄发生着变化,我婆婆昨天还在跟我聊,她说豆包这个软件太好用了,想要编辑一段文字或者求证一些事情,打开平台,输入指令,系统就会快速生成自己想要的成果。
这简直就是个移动的“电子秘书”,不用求助任何人,想要什么样格式的内容,不到一分钟,都能得到,在某些时候,还比公司的文员效率高得多。
不得不承认,因为科技、智能的出现,很多岗位的确在悄悄发生变化了,比如公司的数据员、后台管理、行政部门的一些小角色,很多企业都在对这些人员进行缩减,以前觉得无关重要,但现在为了企业效益、人员成本,不得不做出这些决策。
我没怎么关注过2025年秋招的就业形势,前段时间有读者给我留言,说她就是今年的应届生,就业形势实在太严峻了,应届生投递的简历几乎都石沉大海了。
整个市场都在传递一种信号:未来,稳定工作会成为一种历史。
今年,有很多高考生考了不错的分数也放弃了去名校就读的机会,而是选择了一些更好就业的学校,读完就能分配到单位就业的学校
看来,时代真是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2。
德鲁克老爷子早在1993年的《知识社会》中就预言了:未来的社会,组织将会扁平化,服务外包越来越普遍,一份工作干到老的模式将彻底终结。
这一点,我有点感触,以前公司、企业都有固定的人员编制人数,每部门都设置了符合的员工,分工干活,而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企业会把很多岗位合二为一,甚至合多为一,如果实在有多的工作,则找外包团队来完成。
外包服务的价格不会太贵,比起一个员工的人力成本来说要划算的多,这样一来,既为公司降本,也能完成基础工作,导致,企业裁员人数又增加了。
这意味着兼职、咨询、自由职业这种工作形势未来就更多了,阿里研究院调研过,到2036年中国大约有一半的劳动者将转为灵活就业。
别说等到2036年了,如今也有很多人开启了灵活就业。
之前遇到一个女生,本科毕业,前几年被工作裁员后,因为已婚未育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这两年她一直在进行灵活就业,每天会跑到灵活用工市场上去即时应聘,一般会找到短期的工活,两三天,三四天,或者一周的。
偶尔也会有一天的工活,不超过200块,当天干完就能拿到钱,在那个用工市场上,跟她相似背景的人一抓一大把,现在很多年轻人也开始进入到这个市场里了。
前段时间,我正在漫天找月嫂,机构中心给我发来的月嫂资料一个比一个年轻,甚至还给我推荐了一个跟我同岁的,三十出头的本科生,很多都去做月嫂了。
虽然觉得荒谬,但现实来说,月嫂工资也不低,比正常上班还赚了不少,未来稳定工作的机会越来越少,但是有稳定的能力也能走天下。
去拥有跨界思维,再拼命的去学,往死里学,钻研一个新的赛道,增长自己的能力,不学习不成长才是最可怕的。
未来,没有稳定的工作,只有稳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