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龚治国编著
在现实中,经常会看到一些保龄球场门庭冷落,但仍然在营业。这时打保龄球的价格相当低,甚至低于成本,它们为什么这样做呢?
假设每场保龄球的平均成本为20元,其中固定成本为15元,可变成本为5元,分五种价格情况进行分析。
第一种情况,当每场保龄球价格为20元以上时,收益大于平均成本,此时厂商获得经济利润,经营当然有利。
第二种情况,当每场保龄球价格为20元时,收益等于平均成本,这时收支相抵,仍然可以经营。
第三种情况,当每场保龄球价格为10 元,是否应该经营呢?可变成本为5元,当价格为10元时,在弥补可变成本5元之后,仍可剩下5元,这5元可用于弥补固定成本。固定成本15元是无论经营与否都要支出的,能弥补5 元,当然比一点儿也弥补不了好。因此,这时仍然要坚持营业。这时企业考虑的不是利润最大化,而是损失最小化——能弥补多少固定成本算多少。
第四种情况,当每场保龄球的价格下降到与可变成本相等的5元时,保龄球场经营与不经营是一样的。经营正好弥补可变成本,不经营这笔可变成本不用支出。
第五种情况,价格低于5元,此时价格低于平均可变成本,无论如何不能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