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升自己的产品能力,看了很多书也与不少前辈交流过,一是参考别人的观点和工作方法,二是发现自己的不足,到后来发现各个大牛们几乎都有一套自己的理论体系,而且各不相同。
比如招聘信息中HR们欣赏的几个能力,需求把控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沟通能力,执行能力,学习能力,商业能力。
有人照此分析一些产品经理界响当当的大人物,比如说腾讯张小龙沟通能力不行,商业能力不行等等,当然有些人也以此聊以自慰,我各项能力都具备,只是机遇不好没遇到好的项目或者资源不足。
比如梁宁提出的产品责任模型,把产品经理的能力等级化为三级。
一级是负责一个已存在产品的一个以上的功能特性,能够分析数据并根据数据有针对性的提出优化方案;二级是从0开始设计一个产品,从产品的定义、面向的用户,界面、解构、流程设计等方面,全面的掌控一个产品;三级也是从0开始设计一个产品,但是产品是公司的战略级产品,调用的资源多,对公司的前途影响至关重要。
比如腾讯公司的电商平台易迅、腾讯微博、微信等,就属于三级产品,这些产品的掌舵人吴宵光、邢宏宇、张小龙等大牛,作为一个团队的掌舵人,三级产品能力当之无愧。而互联网行业很多的产品经理,不具备二级产品能力却要进行三级能力诉求的产品创业,所以大多数跌的鼻青脸肿。三级能力,要求的是对于产品行业所能掌控的产业链长度、力度和精准度。
在比如有人提出的用KANO模型套用在产品经理方面。KANO模型一般是用于研究用户需求并对需求进行分类的工具。
在这里把一个产品经理的能力分为基本型能力,包括市场判断能力,分析行业趋势和竞争对手;用户调研能力,进行需求采集和用户调研,建立用户画像;需求管理能力,对需求进行评级,聚合,剔除;产品设计能力,主要是产品方案的设计和需求文案撰写,包括一些基本工具的使用;学习能力和执行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此外还有协调沟通能力,能够让团队按照计划协同工作完成产品开发工作。
期望型能力则包括商务能力,产品营销方案策划,对外进行合作谈判;数据分析能力,构建一个产品数据模型并对数据进行分析;人格魅力,即领导能力;产品的战略,能够规划产品的远景、定位和版本路径规划;此外还有一定的技术能力和审美能力;管理能力,能够在项目管理、制度流程、团队建设等方面做出贡献。
兴奋型能力属于一般难见到的能力,比如此人是行业专家,有过类似的产品经验或者对于垂直领域有着多年从业经历和深刻见解;影响力,比如此人是名人;特有资源,比如此人有客户资源、政府资源、资金资源、技术资源,这等资源都是稀缺资源;创新能力,包括产品的创新,团队管理方式的创新等。
另外苏杰对于这个问题,根据他在阿里巴巴的讨论,最终给出了一个打分表,把产品经理涉及到的工作及对应所需能力列出来,按照所需能力大小给一个权重,最终产品经理的能力就按照打分的结果来计算。
很是科学但是其实并没有什么卵用。
产品经理是能解决问题的人,能力就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优的产品经理能力模型,就如同最优秀的企业家能力,最优的管理模式一样,可以写很多论文出来,但是优秀的管理人才基本都不按照书本中那样的套路来,正所谓《海底捞你学不会》,《褚橙你也学会不会》。产品经理的招聘,要能够对当前团队的关键短板进行针对性弥补。产品经理的能力的评价,要根据当前任务的完成情况来考察。
如果让我来说,我会说看这个人的独一无二的做事能力和方式,能否很好契合当前的团队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