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非首发,首发平台:百家号, ID:一万的碎碎念,文责自负。
2022年1月31日的除夕夜,千家万户围坐在电视机前,有一搭没一搭地观看着春节联欢晚会。
忽然,屏幕里出现一群身着青绿色服装的舞者,她们挽着高高的发髻,时而弯腰;时而缓缓起伏;时而轻甩水袖。静止时,她们如万年不变的山峦;舞动时,又如奔腾而来的滔滔江水。这场气势宏大、尽显东方美学的舞蹈,瞬间虏获了屏幕前千万观众的心。
这段舞蹈取材于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他用青绿二色,描摹了长江边庐山和鄱阳湖的景色。展阅此画,只见山峦起伏,烟波浩渺,让人不禁为长江沿岸的锦绣山河而倾倒。
长江,作为中国的另外一条母亲河,历来为文人墨客所喜爱和歌颂,但是你对这条母亲河了解多少呢?“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长江太长了,长江的历史太厚重了,即使是我这个居住在长江边的人,依然如诗中所言那样,虽然喝着长江水,却对长江的很多掌故并不太清楚。所幸我遇见了《万里长江五千年》。
《万里长江五千年》的作者是锦公子,但这并不是一个人的名字,他是公众号“锦绣人文地理”创作团队的集体笔名。本书的主笔郑焕坚原是《南方都市报》的高级记者,陈恩发是历史作家,也是“锦绣人文地理”的主编。他还以“艾公子”为集体笔名,参与创作了《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中国史》、《宋词三百年》等畅销书籍。
《万里长江五千年》以长江的地理形势为纬度,以长江沿岸的历史为经度,为我们编织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长江流域变迁图。通过本书,我才知道原来长江的源头直到上世纪70年代才确定;才知道黄梅戏竟然不是起源于安徽;才知道有一个人,居然凭一己之力撑起了南通城!
看完本书,我不禁为璀璨的中华文明而惊叹,也深深折服于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
1.长江之水哪里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在诗里写道。其实,长江水更像天上来水。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并不知道长江的源头来自于哪里,它的源头就像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不但没有定论,还出现过很多谬误。
我们现在知道它的源头是唐古拉山脉的沱沱河,然而稍早一些时候,人们以为长江和黄河都是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在建国初期甚至曾被印在地理教科书中。
而早在秦朝的地理著作《尚书·禹贡》中,则明确记载“岷山导江,东别为沱”,荀子也说过:“江出于岷山,其始出也,其源可以滥觞”。可见,古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以为岷江才是长江的正源。
这个错误的观点直到徐霞客的出现才得以终结。
云贵之旅,是徐霞客一生最后一次出游,也是最艰苦的一次。他的同伴只有好友静闻和尚和一个仆人。晓行夜宿的辛苦,对徐霞客来说不算什么,无奈他们在路上遇到强盗,徐霞客的行李财物被抢,以至于他到达云南金沙江畔时,随身携带的除了基本生活必需品以外,只剩下他首次出游时,母亲给他的一根银簪!
而静闻和尚在这次灾难中,为了保护自己刺血写成的《法华经》身负重伤,后来因此圆寂。徐霞客受他所托,千里迢迢把《法华经》送到云南鸡足山,完成了好友的遗愿。
也是在这一次旅行中,徐霞客脚部感染,被送回江阴后溘然长逝。虽然他并未能找到真正的长江源头,不过这次对云贵高原的考察,也让他得出:“推江源者,必当以金沙为首”的结论。正是因为他的这一结论,才把人们对长江源的探索引入了正轨。
此后的300年间,虽然又陆续有人进行探索,但终究都是无功而返,甚至误以为长江的发源地在巴颜喀拉山,直到20世纪70年代的到来。
1976年,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以出版画册《长江》为契机,协同其他单位,组成了长江源科考队,再一次向长江源头进发。组员们带着“不到江源心不死,死在江源心也甘”的铿锵誓言,一头扎进了高原。
虽然已经过去了300多年,但当时青藏公路以西的高原腹地,在地图上还是一片空白区,队员们只能凭借几张卫星地图辨别大致的方位。他们的装备也并不比徐霞客好到哪里去,仅有的10多顶登山帐篷和20多套鸭绒睡袋,就这,还是国家登山队支援的!
途中没有现成的道路,科考队员们的车马常常陷进沼泽,仅200多公里的路程他们就走了8天。然而他们还是顶着缺氧、头痛、咳血等严重的高原反应,挺进了冰川雪山。
当他们好不容易到达沱沱河后,刚准备进入雪山,却又遭遇3天的暴雪,25匹藏马一下子失踪了11匹,使得他们不得不精减人员,选出9名队员在藏族同胞的引导下,继续向雪山前进。
这次历时51天科考,科考队员们走走停停,不断修正路线,但他们凭借着过人的毅力,终于来到了长江“诞生”的地方——各拉丹冬雪山。这次考察,把长江的全长增加到6300多米,使长江取代密西西比河,成为世界第三长河。
长江,是我们的第二条母亲河,对她的深入探索一直是中华儿女矢志不渝的心愿。为了这一心愿,无数先辈们前赴后继,不惧生死挑战。这种勇敢探索、无私奉献的精神,将会成为激励后人的宝贵财富,代代相传,永续不息。
2.“龙腰”中的璀璨文明
从湖北宜昌到江西九江,是长江的中游。这里不但有着兵家必争的“荆州”、道教圣地武当山,还有神秘迷人的神农架,天下四大名楼,这里坐拥其三。而峰峦叠嶂的庐山和水色艳丽的鄱阳湖,则被画进了《千里江山图》。在这片锦绣河山中,涌现了道教创始人老子、大文学家屈原等大批历史名人,就连湖北黄梅这个小小的县城,都在中华文明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夫妻恩爱苦也甜。”当年,严凤英一曲《天仙配》,不知让多少人如痴如醉。安徽的黄梅戏也一举全国闻名,就算路边小儿,都会哼上几句:“为救李郎离家园,不料皇榜中状元”!
但是,你知道吗?长江下游的安徽并不是黄梅戏的发源地,而它的发源地其实是在长江中游的湖北黄梅!
原来,湖北黄梅地处吴头楚尾,在长江北面。这里的采茶工人在工作时,喜欢唱一些歌谣,明朝时,采茶歌在这里已经非常盛行。到了清朝,由于水患增多,黄梅的灾民沿江而下,逐渐把黄梅采茶调带到了安徽,再经过安庆艺人的加工,逐渐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黄梅戏。
黄梅不仅在戏剧领域影响巨大,对佛教的传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贡献。
“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几句偈句,在中国恐怕不知道的人很少,因为它是六祖慧能得以传承禅宗衣钵的满分答案,而黄梅正是他得以传承的禅宗衣钵的地方。
原来,慧能本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孤儿,有一天他在无意中听人念诵《金刚经》,忽然心生颤动,于是在他人指点下,慧能辗转来到湖北黄梅,找到了在此开设道场的禅宗五祖弘忍大师。
大师问他从哪里来,他说从岭南来。大师说岭南是蛮荒之地,那里的人怎能学佛?慧能答道:“我听说人有南北,难道佛性也有南北吗?”
这一句话触动了弘忍,他留下慧能,让他一边舂米,一边跟着门众听法。慧能听法8个月后,弘忍要传授衣钵,于是出了试题,众所周知,慧能在这次考试中,凭借上面提到的偈句,力压首席弟子神秀拔得头筹。
按道理,弘忍此时把衣钵传给慧能就得了。但是当时情势有点复杂,以神秀为首的很多人,都在觊觎着禅宗的衣钵。所谓人本无罪,怀璧其罪,弘忍很明白其中的道理。他偷偷把衣钵传给慧能,让他立刻离开。
慧能让师父和他一起离开,弘忍不肯,坚持留下善后,他对慧能对说:“本来该我来渡你”。慧能了悟其中含义,说道“迷时师度,悟了自渡。”拜别师父而去。
在东躲西藏5年以后,慧能于广州法性寺亮明身份,登坛说法。后来他的门人弟子把他的讲法内容汇集成的《坛经》。
在慧能和《坛经》出现之前,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仅仅处于翻译印度佛经,转介思想的阶段。而《坛经》不仅是唯一一本由中国人创作,被称为“经”的佛教经典,还代表着禅宗的中国化,它在佛教的发展史上意义非凡。
长江中游流域凭其悠久的历史积淀、雄伟的自然风光、灿烂的人文成果,对中华文明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并成为其不可或缺的要素,令长江中游地区荣耀地获得“龙腰”之美称。
3.汇集百川,有容乃大
我对我所在的城市南京一直有一点点好奇,说它是江南城市吧,它和苏锡常、上海杭州又有着明显的不同,比如说话口音、饮食习惯等;说它是江北城市吧,可是它的主城又偏偏在江南!
直到看了《万里长江五千年》,我才明白,南京之所以呈现如今这种状态,一来是因为它历经沧桑,被毁过6次。二来是因为它所处的位置是长江下游。
长江沿途汇集了无数条支流湖泊,它们或蜿蜒曲折、或浩浩荡荡,在这里集聚成一条巨龙,滚滚奔流向海。而包容,也正是长江下游城市的特质,不论是人物、身份、历史还是文明。
西晋末年,北方局势动荡不安,以王导、王敦为首的琅琊王氏、太原王氏、陈郡谢氏等大家族相继来到南下,他们聚集在南京,最终建立了东晋。
王安石变法失败,从高位跌落的他带着满心恓惶来到南京。在这里,没有人称呼他为“妖人”、“獾子精”,南京以超常的韧性包容接纳了他。
他在这里远离了朝堂纷争,可以悠闲地骑驴逛钟山、出门会友人。以至于他在诗中写道:“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表达了他愿意在南京终老的遗愿。
相比于王安石的郁郁不得志,集文人、士子、状元、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慈善家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张謇,则在南通——这座直到公元956年才建城的新兴城市里大展身手。他被公认是近代南通的缔造者,至今为止,他留下的遗产仍深深地影响着这座城市。
张謇是状元出生身,他高中状元之时,恰逢清军甲午战败。他受张之洞所托,1899年在南通唐家闸创办了著名的大生纱厂。随后,他以此为核心,先后创办了油厂、面粉公司、肥皂厂、纸厂、电话公司等20多家企业,形成了全国最大的民族企业集团。
紧接着,他又发展教育,先后创办了通州师范学校、通州女子师范学校、南通医学专门学校、南通纺织专门学校;在上海创办了吴淞商船学校、江苏省立水产学校;协助创办复旦学院;在南京创办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等。其中,他还把通州师范的农科升为农科大学,而通州女子师范学校更是开全国风气之先!
在他的主持下,南通的城市建设也不落其后,先后建立了养老院、育婴堂、盲哑学校、医院、监狱等一系列的社会机构,还有图书馆、博物苑、南通俱乐部、通海实业银行、有斐旅馆、等公共设施。
这些项目有很多在全国都是第一次,南通被他凭一己之力打造成“中国最进步的城市”、“近代中国第一城”!
以至于张謇去世数年后,老百姓还对他念念不忘:“张四先生不死就好了。”
为什么王安石变法千难万难,张謇却能在南通大展身手?究其原因,不外是南通是一座海陆相接的城市,敏锐地嗅到了近代的气息。再者就是因为身处长江下游,南通和长江下游所有的城市一样,以包容的姿态,接纳了张謇的身份转变。
而张謇,面对时代的巨变,他不死守历史和传统,及时地摒弃旧身份,拥抱新身份,才有了他和南通的互相成就。
长江下游的城市,以其纳百川的胸襟,包容接纳了失意的王安石,也包容了锐意变革的张謇,正是由于它们这种包容的特性,逐渐使它们变得愈加繁荣和强大。
结语
长江,这条源自雪山的浩荡大河,从青藏高原奔腾而下,穿越崇山峻岭,又向东海奔去,宛如一条巨龙在中华大地上蜿蜒前行。
历经千年的变迁,长江见证了无数英雄豪杰的崛起与陨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它既是自然的奇迹,也是人文的瑰宝。沿岸的古城遗址、历史遗迹,如同颗颗明珠镶嵌在长江之畔,诉说着往昔的辉煌。
谁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长江的奔腾不息,不正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它那滚滚流淌的江水,无时无刻不在孕育着新一代的英雄儿女,传承民族的希望。
长江,这条流淌在中华大地上的生命之河,必将铭刻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中华民族永恒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