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气场,我们自然会想到某人气场很强大。何谓气场?各人理解不同,表述亦会有异,共同一点却是迎面就有的扩张感,让你觉得不一样。
高矮胖瘦、坐卧行走不是气场的必要条件;雷吼浪谑、低眉冷目亦不是气场的充分条件。那么,如何定义气场?这种感觉到底是什么?又是怎么来的呢?
我曾参加一个学术聚餐会,满桌名嘴,举目专家,荤素雅俗的段子好不热闹。可这些人像是高级灰的背景,衬托着一人。此人中等身材,平头白发,浅蓝色的T恤,皮带儿银圈的手表,他很少动筷,静静地托着腮,听听甲,又看看乙,始终保持着微笑。风流不在谈锋胜,儒雅无言味最长。这是种从底蕴里散发出的气场。
说古代,长坂坡前的张飞,夜读《春秋》的关羽,羽扇纶巾的诸葛,都是自带气场的人物。
说如今,歪坐轮椅的霍金,天安门上的润之,载人航天的利伟,亦是气场强大的人。
我们尝试给气场一个定义,即气质+精神状态。
气场尚懵懂,又来个气质,仍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概念。
直接给答案。
气质=性格+修养。
代入上式,即气场=性格+修养+精神状态。
性格独特,修养深厚,精神明爽,二三相结,或许进入了一种莫名的能量场。
性格与精神,是的质朴的气场;修养与精神是底蕴的气场;三者合一,是天地的气场。
除了某人的气场以外,气场外延就是群体气场。
节日里,我们多有三种聚会,亲人、同学和朋友,并不是每种聚会都能产生气场。如果群里有一二不投缘者,气场就不复存在,他们也成了潜在的“搅局者”。而只有在参与者性格相融、懂得修养、状态健康的时候,才会有舒服的感觉。这种感觉就是群体气场。
有人说,要远离负能量的人,接近有趣的朋友,其内心还是对群体气场的选择。适宜的气场,不仅催发幸福,还能使人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