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红星照耀中国
文章:红色的天际
作者:埃德加·斯诺
优美词汇:
视死如归、忠勇双全、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舍生忘死
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威风凛凛 意气风发、爱生如子
孜孜不倦、滴水穿石 志存高远、手足情深、锲而不舍
文质彬彬 两袖清风、冰清玉洁、不耻下问、持之以恒
精彩句段:
要“解释”中国的革命,要探勘它的社会政治经验的丰富矿藏,不是本书的任务,需要写一部完全不同的着作。但是即使在这剩下的几页篇幅,仍可能为在这部渠道纵横的历史急流中的航行者,提供一幅总航图。
赏析:这一段解释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目的。
他曾写道:“一般历史,特别是革命的历史,总是比最优秀的政党、最先进阶级的最觉悟的先锋队所想象的更富有内容,更多种多样,更生动活泼,‘更巧妙’。这是不言而喻的,因为最优秀的先锋队也只能表达几万人的意识、意志、热情和想象;而革命却是在人的一切才能特别高度和集中地表现出来的时候,由千百万被最尖锐的阶级斗争所激励的人的意识、意志、热情和想象来实现的。
赏析:引用列宁的话说明革命更能证明社会,啊列宁的这句话也是本文的核心思想。
但是根据力学原理,历史的洪水必须找到排泄口。它是不能强制倒流到发洪水前的渠道上去的。日本要关上闸门为时已太迟了。共产党人了解即使日本最能干的领导人认识到暂停的必要性,日本也不能在中国转而采取静止政策。共产党的这一预见,在七月八日似乎已得到芦沟桥事变的充分证实。因为在这里,日本改变心意的暂时假面具给戳破了。日本军队在北京以西十英里处的宛平县中国领土上进行“午夜演习”(这是完全非法的),自称受到中国铁路警卫人员的枪击。这一事件给了日本军队借口;它再一次表示了它的真正必要。到七月中,日本已赶调一万名左右的军队到了京津一带,并且提出了新的帝国主义要求,如予同意,等于是接受在华北成立日本的一个保护国。
赏析:生动的比喻,暗示日本侵略计划已经彰显,中国人民也已经认识到了日本的真面目,任日本怎样玩弄手段都无可奈何。
这,我认为就是共产党对未来局势的看法。人们不一定会全部同意种看法,但是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列宁在二十多年以前写过的话仍是有效的:“不论伟大的中国革命——各种各样的‘文明的’鬣狗都在磨牙——的命运如何,世界上没有力量能够在亚洲恢复以前的农奴制度,也不能够在地球的表面上抹去亚洲和半亚洲国家人民群众的英勇的民主政体。”
赏析:再次引用列宁的话,可以看出作者分析问题时的思想。
但是在这里如果读者认为这个结论太“令人惊惶”,笔者欢迎他不妨重读一下本章开始部分的引语,从中可能找到辩证的安慰——这是不能拒绝的——因为在预测的领域里,主观力量自然是十分活跃的。
赏析:结尾用预测做结,未来的结局究竟如何,让读者们拭目以待。
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简述了作者对中国共产党自南昌起义到抗日战前十年革命的分析。
阅读感悟:
本文中的分析包括国共两党的的斗争过程、斗争目标、斗争结果以及共产党在十年斗争中的经验总结。这其中,对革命运动的总结尤其发人深省。作者深刻认识到,千百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运动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尤其是分析了中国社会革命运动的复杂社会背景、面临挑战及其终将取得胜利的原因。这就是作者对共产党对未来局势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