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孙元臻 syzloveall@163.com
内容的结构是什么?
本文提到的内容的结构是指内容的生产模式。再具体说,可以将一个app或网站比作一个工厂,用户、运营者、还有外界等角色在工厂内共同协作制造出产品,也就是内容;在生产内容时角色之间遵循一个或多个自然形成的行为路径,把这个路径再进行抽象可以看成是PGC,UGC或者是两者的结合。为什么要用内容的“结构”呢,因为经过上述的思路抽象,可以看到生产模式其实是PGC,UGC横向,纵向的结合,形成一个“结构”。
为什么要去研究它?
从个人经验说起吧,刚开始看一些app时,习惯去看交互、内容等等,这种拆开看的方法会让我让很多功能设计的看法处于一个比较模糊的水平。后面被虐后发现了自己的误区所在,经过一些思考后,发现从内容的结构出发,可以让我对内容型产品的认知处于一个比较清晰的状态。
期间看过一套网易的产品课程,里面讲述了几种app设计,组织功能的方法,它的出发点是用户与功能、功能与功能的联系、产品的核心思维。对于内容型产品,我在想能否以内容的结构出发设计产品,因为内容的结构承载内容,连接角色,以核心竞争力为根基。
案例分析
礼物说
豆瓣东西
两者都是导购类软件,在用后最直观的感受就是
礼物说 PGC
豆瓣东西 UGC
这可以说是产品的A层结构也就是内容的整体结构
礼物说 PGC
内容更加丰富、专题分类鲜明直观、内容的质量相对更高、内容更可控
豆瓣东西 UGC
内容数量级较大,内容水准中高,广告成分少更容易获得用户信任
以上是A层的简要分析,这不是我们要看的重点,因为没有引入角色的概念。A层直接面向用户。
--------------------------------分割线-----------------------------
B层
1 ,2 数字表示层次深度 字数越大表述越在内容生产的上游
礼物说:
2: PGC角色:内容管理者职责:内容的分类及专案的撰写
1: PGC角色:内容管理者职责:单个商品内容的收集
豆瓣东西
3: PGC+UGC 角色:内容管理者 职责:专题内容制作 角色:用户职责:专题内容的制作
2: UGC 角色:用户 职责:优质内容的收集及初级分类
1: PGC 角色:电商 职责:原始内容制作
再看一下两者层次的意义
礼物说
2:PGC 设计内容的生产方向,内容再分类拉进用户,用户容易接触到自己喜爱的商品
1:PGC 保证内容的质量
豆瓣东西
3:PGC+UGC 内容再分类迎合用户,UGC降低用户对广告的警惕
2:UGC 降低用户对内容的警惕,保证内容质量(内容漏斗),这层的UGC是为整个内容体系贴上了用户生产的标签,这个标签利用了用户的好奇心和窥视心理,降低了用户对内容的免疫。
1:PGC 提供海量内容
再回过来想一下导购产品应该具备的性质
1.消磨用户的好奇心
2.内容丰富且质量高
3.安利、安利、安利
4.用户容易触达自己喜爱的产品
5.….
B层基本到这里,B层和产品和核心一起驱动C层的设计,C层则是细化B层,驱动界面结构设计,我太懒了,以后再写…
写在最后:流动的结构,上面描述内容结构,也是在用户和产品的接触中动态变化的,每个人对结构可能都会有独到的思考
产品新人第一次写文章,欢迎批斗~~
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t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