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边疆组织工作之力 筑牢周边命运共同体之基

4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周边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系统擘画了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行动蓝图,强调要以“亲诚惠容”理念深化与周边国家的全方位合作。这一战略部署不仅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工作指明了方向,更为组织工作服务国家周边战略提供了根本遵循。组织部门作为党的政治机关,需以“国之大者”的站位,主动将组织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推动周边工作的效能,为构建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格局注入强劲组织动能。

以政治引领把准方位,锻造服务周边战略的“定盘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周边工作的首要原则。组织工作必须坚持政治建设统领,将“两个维护”贯穿干部教育、基层党建和人才引育的全链条。一方面,要以理论武装常态化为抓手,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会此次中央周边工作的政治意义,从“边疆稳固关乎国家安全”的高度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另一方面,要在边疆地区创新符合本地稳定发展实际的党建载体。近年来,新疆伊犁州聚焦新疆工作总目标,创新打造“伊家人”党建品牌建设,大力实施“院屋改造工程”和“全功能小区”建设,推动各级党组织及党员干部开展凝心聚力“六同”行动(常态推进居同院、学同校、言同语、节同庆、事同议、社同治),着力打造多元共治的基层治理格局。通过这些政治引领的深化,使“守望相助”的民族团结理念与“命运与共”的周边外交思想形成同频共振。

以队伍筑基汇聚动能,培育对外开放合作的“生力军”

会议明确要求“加强能力和队伍建设”,这对组织部门的选贤任能机制提出新课题。面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新要求,立足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地缘优势,新疆伊犁州探索构建“三维立体”培养体系。在政治素养维度,注重培养选拔政治上清醒、关键时刻能站得出来,熟悉民族政策、通晓国际形势和国际规则的复合型干部充实各级领导班子;在专业能力维度,依托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疆霍尔果斯片区建设,加快培养跨境贸易、边贸法律等领域的“国门人才”,推动党员干部综合素养、专业能力、系统思维与国际发展趋势对接;在实践历练维度,常态化推动优秀年轻干部赴园区、口岸、国有企业等经济一线和乡镇(街道)基层一线“双线锻炼”,在“通道经济”“口岸经济”“产业经济”实干实践中攻坚克难、奋勇争先。这种“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干部生态,正推动新疆伊犁州县不断涌现出精通东盟多语种、熟稔国际贸易规则的“边关铁军”,成为深化“一带一路”建设区域合作的尖兵。

以机制创新固本强基,构建边疆治理现代化的“新范式”

近年来,新疆大局持续稳定启示我们:组织工作需以制度创新提升边疆治理效能。黑龙江黑河市创新“组织部门+外事机构”联席机制,将边民互助组、涉外调解委员会纳入网格化管理;新疆伊犁州推行“党建+口岸经济”模式,党组织牵头建立中哈跨境数字贸易服务平台,推动通关效率提升40%;新疆霍尔果斯市坚持党建引领涉外法治建设,顺利揭牌成立国际法务区,引进世界仲裁中心霍尔果斯代表处、中亚国际仲裁法院(霍尔果斯)服务中心等涉外法律机构入驻,升级为涵盖政策沟通、民心相通的“国门议事厅”。这些实践表明,当“枫桥经验”嫁接边境特色,组织力就能转化为风险防控的治理力。正如会议强调的“安危与共”,通过完善跨境党员共管、边民共建等机制,正在筑牢24000公里陆地边界线上的“红色屏障”。

观大势者明,顺大势者胜。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组织工作更需全面深入理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周边稳则全局安”的战略眼光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切实托举起周边命运共同体的壮阔航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