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商邦∣一书一课∣《被讨厌的勇气》
复盘人:樊朝光
这本书,之前听过一次,今天荔枝师姐分享了她听后的复盘,引起让我再次想听一次的兴趣,中午在食堂吃完饭后完成脑图复盘。
与自己的个人成长和工作经历有关,被讨厌的勇气,真的需要在我身上反复的刻意练习和不断去践行才行。
佛家常说一句偈语,叫“众生皆苦”。意思是不论是属于哪个阶层,人们都有他们的烦心之处。常人为养家糊口奔波,富人为延年益寿而苦。这些烦恼得不到满足就会痛苦,而一但满足又会陷入无聊。所以,人们就是在痛苦和无聊中反复摇摆,永不停歇。
1.人的烦恼来自哪里呢?
人的烦恼说来复杂,但一切根源都来自四个字“人际关系”。
阿德勒又具体将人际关系分为三种课题:分别是“工作课题”、“交友课题”、“爱的课题”。这里课题的意思是说个体想要在社会上生存上去,就不得不面对这三类人际关系。
2.人际关系是如何产生烦恼的呢?两个因素,分别是竞争和羁绊。
自卑,也可以成为努力和成长的催化剂,而相反,有的人自卑后却丧失了前进的勇气,认为自己什么都干不了,这是一种自卑情绪。自卑情结是指把自己的自卑感当作某种借口使用的状态,宣扬“因为有A所以才做不到B”这样的理论,这已经超出了自卑感的范畴。
羁绊,羁绊的结果就是束缚了人的自由。他们没有勇气去自己承担生活,他们害怕被别人贴上“你没有能力”或者“你搞砸了这一切”这类无能标签。更讨厌无可替代的我的尊严受到伤害。所以,父母、社会、别人成了最好的挡箭牌。就这样,人际关系利用了人们害怕被讨厌的心理,束缚了我们的自由,为别人而活了。
3.人生不是与他人的比赛,而是一场只属于自己的旅途。人不是要比别人高出一等,而是不断追求更卓越的自己。当我们与别人竞争时,无论多少胜利都只是暂时的,最后都会输。而当我们和自己比。当今天的自己别昨天更优秀时,我们还会自卑吗?我们只会有浓浓的自豪!自己在不断追求更完美的自己。
4.我们要寻求他人的认可,不然就无法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就无法在社会中建立存在感。听起来言之凿凿,但真的只有讨好别人,才能获得他人认可吗?为了这种认可就要过一种属于他人期望的人生吗?
不!我们可以选择自由,但前提是我们要有被他人讨厌的勇气。它不是说要惹人厌,而是过一种不在乎他人评价、不害怕被人讨厌,不追求他人认可的人生。
5.课题分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课题,我们只要为自己的课题负责,而不是去干涉别人的课题。而看这个课题是属于谁的,就看结果是谁承担的。比如,让孩子学习就不是父母的课题,因为最后结果不是父母来承担。
6. 理想的人际关系大概是“我爱你,但与你无关”。他认为每个人的课题都是分离又独特的。我怎么爱你,这是我的课题,而你要不要接受我的爱,这是你的课题。每个人都守自己的分,过自己的人生,人和人之间就没那么多纠结和烦恼。
7.幸福就是我们出于对社会的关心,作为共同体的一份子,积极参与,获得归属感。
8.要想彻底理解阿德勒的哲学并实践在自己的生活里,至少得花相当于自身岁数的一半时间。也就是说,如果40岁开始学的话,需要20年也就是到60岁才能学会。20岁开始学的话,加上10年,得到30岁才能学会。
愿每一个你都能拥有被人讨厌的勇气,活出幸福自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