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6日,周六。第十四天,张掖市。
一座雕像,镌刻历史沧桑
清晨八点半,收拾好行李启程。昨晚带回的酒忘在服务台,虽觉可惜,也只能作罢。首站直奔祁连山大草原,车行至302 省道,沿途牦牛慢吞吞踱过路面,牧马营里的毡房如星子般散落在草原上,静谧而悠远。
路过峨堡古城遗址博物馆时,目光立刻被那夯土墙的断壁残垣攫住。七百年风雨冲刷,古城墙仍倔强地挺立着,无声诉说着这里作为千年军事要塞的过往。七月的祁连山麓,历史的厚重与现代的鲜活在此交织。博物馆前的“曙光”雕塑尤为醒目,王震将军与南木卡才巷并肩而立,定格了那段民族团结的峥嵘岁月。碑文记载着 1949 年 9 月 15 日,王震将军率领第一兵团 2 军指战员在进军新疆途中,于峨堡接见阿柔藏族部落千户阿力克、南木卡才巷等民族上层人士的场景。正是这一年,王震将军率部解放青海后,翻越终年积雪的祁连山直插张掖,为新疆和平解放奠定了根基。峨堡作为这段行军路线上的重要节点,成了波澜壮阔历史的沉默见证者。
几只土拨,跃动草原生机
车辆再行几分钟,一片开阔的营地映入眼帘—— 许是大马营。这里的游牧文化体验项目丰富,骑马、射箭等活动引得游客兴致勃勃。陪美女们买了些青稞酥后,我独自踱到公路一侧的草地。极目远眺,草原如绿毯向天际铺展,牧民策马奔驰的身影成为流动的风景,格外养眼。近处,彩石堆成的尼玛堆错落有致,色泽鲜亮。
正欣赏间,两只土拨鼠突然从尼玛堆后窜出,钻来钻去,憨态可掬。顺着它们的踪迹望去,远处竟还有更多,一只、两只……五六只,惹得人满心欢喜。七月的祁连山下,牧场丰美,万物生长,处处涌动着蓬勃生机,好一个“祁连山下好牧场”!
一个景框,勾连青春回味
从峨堡沿227 国道进入甘肃,向民丰县方向行驶40分钟,扁都口景区便出现在眼前。万顷油菜花田铺就金色海洋,“传奇扁都”四个大字以油菜花为笔,在花海中勾勒得格外醒目。空中滑翔机不时掠过,远处一只巨大的草帽状如 UFO 般静立花丛,游人争相在此合影。几匹马儿悠闲地卧在花中歇息,七月的这里,仿佛是被春天格外眷顾的角落,成了生态休闲的绝佳去处。
景区门口,一个以《读者》封面为造型的拍照景框瞬间抓住了我的目光。这份诞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从相对偏僻的西部省份甘肃走向全国的杂志(前身为《读者文摘》),曾创下销量全国第一的佳绩,风靡一时。景框里的封面,像一把钥匙,猝不及防打开了青春的记忆匣子,满是温暖与美好。
三千弱水,承载古今情深
从扁都口驶入张汶高速,转连霍高速,至弱水收费站驶出,便抵达了张掖市。一见“弱水”二字,四大名著中的片段即刻涌上心头:《西游记》里描述流沙河“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的险要;《红楼梦》中贾宝玉对林黛玉 “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的深情告白。
其实,“弱水”最早见于《山海经》:“昆仑之北有水,其力不能胜芥,故名弱水。”古人曾将祁连山称作昆仑山,而此处的“弱水”,便是指黑河。古人见黑河从祁连山奔涌而下,在大黄山与嘉峪关之间穿山越岭,流域多为荒漠沙丘,光照强、蒸发烈,河水时隐时现 —— 水量丰时在地表湍急流淌,水浅而迅疾;水量少时则潜入地下化作暗河。因见其“力弱”,连芥子都浮不起,遂得名“弱水”。
一个“弱水”二字,有着这般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文脉深深相连。可见,甘肃,孕育出像《读者》这样的杂志,也就不足为奇了。来到此地,看到此词,特此一记。
七彩丹霞,尽展甘肃大美
抵达张掖后,我们径直奔向七彩丹霞景区。此行特意绕道甘肃,待后天从青海西宁登机返程,正是为这丹霞而来。忆起多年前曾到过张掖,那时却不知有这般景致,想来也是一种遗憾。
“丹霞” 一词源自曹丕《芙蓉池作诗》“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后地质学家以 “色如渥丹,灿若明霞” 定义此类地貌,“丹霞地貌” 便成了地理学名词。而“七彩”二字,早已让我心驰神往。
从北门进入,七彩云海台与七彩仙缘台紧邻,登高望去,仿佛置身云海仙境。视野所及,6000 万年形成的单斜山岩层上,红、黄、紫、白等色带如波浪翻涌,视觉冲击直击心灵,唯有“神奇”二字方可形容。景区禁飞无人机,林团长虽急却无计可施,只得举着相机拍个不停。我指着不远处的停机坪打趣:“想航拍?上直升机就行。”
沉醉于景色时,好奇心渐起:这般壮观究竟如何形成?细看景观介绍牌才知,彩色丘陵的斑斓,源于含铁色素离子的不同比值;山体纹路倾斜,是因挤压不均形成一面陡、一面缓的单斜山;“夕晖归帆” 的形态,则是地壳运动中岩层由水平变为下凹,经两头挤压后核部成谷、两头上翘的结果。琢磨半晌仍似懂非懂,转而去找“睡美人”景点,众人各指一方,原来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美人”。对照介绍找到后,倒觉得这 “睡美人” 更像个洋娃娃。
“大扇贝” 形似巨贝,藏于山中,暗合海陆交融的往事;“众僧拜佛” 透着庄严的宗教意味;“灵猴观海” 则似从神话中走来…… 千奇百怪的地貌,幻化出万千意象。
在立着“丹霞观止”的平台上,我和团长观“止”了一下,坐下来,歇一阵,团长请我喝了香浓的咖啡,“团副”又递上清冽的矿泉水。本该我为他们服务,反倒受其照料,心中暖意融融,十分感动。
行至七彩锦绣台,沿山脊栈道漫步,眼前的岩层如流动的七彩丝绸。“丝绸天路”由红、白、黄三色岩层顺山势绵延,线条柔美,因形似五花肉得了个接地气的俗称,瞧着竟真让人有想咬一口的冲动。“赤壁长城” 巍峨耸立,宛如真的雄关,灰绿草甸衬得它更显沧桑。“女娲补天遗彩石,织娘浣纱添彩衣,谁持彩练当空舞,金乌晨昏来添趣”。—— 不知是谁作的这四句诗,竟将眼前景致描摹得淋漓尽致。
抵达七彩虹霞台时,恰逢日落前夕。“神龟问天” 的岩丘昂首挺胸,与晚霞构成自然的对话;“神龙戏火”的岩层在夕阳下由金黄渐变为深红,如火焰流动,似巨幅水墨画铺展,成了这场夕阳盛宴中最壮观的一笔,堪称七彩丹霞的灵魂。
这丹霞的美,哪里是笔墨能写尽的?小布达拉宫、裕固流苏等景点尚未细赏,已觉不虚此行。难怪它能集“中国北方干旱地区最典型丹霞地貌”“中国唯一丹霞与彩色丘陵复合区”“中国最美七大丹霞”“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观” 等美誉于一身,还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国家 5A 级景区。若今生不来一趟,真会遗憾终生。由衷为团长的英明决定欢呼 —— 他早已来过,此次重游,只为陪我们一同见证这份壮美,这份情谊,铭记于心。
几许惊喜,慰藉旅途味蕾
傍晚入住张掖丹霞大酒店,李兄等人寻觅晚餐时,竟在远处的甘州区明清街找到一家“小弄堂”餐馆,主打杭帮菜。我们打车前往,推门而入,熟悉的家乡味道扑面而来。出门十数日,能在西北一隅尝到江南菜肴,这份惊喜与慰藉,让旅途的疲惫都消散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