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
出身就是格局,我们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改变自己的格局,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未来。
让我们继续今天的阅读:《格局》——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格局影响社交
阅历是影响格局的重要元素
很多人都说:”听过很多道理,仍过不好这一生。”这是为什么?因为阅历太少了,因为很多事情,非要亲身经历、亲身感受、亲身见证过,你才懂得其中滋味,才会把它牢牢记住,才会痛定思痛地把从挫折中学会的道理运用到生活中。
如果一个人的阅历够丰富的话,他一定见识过世间百态,经历过风风雨雨,他能对这个世界更加温柔,更加包容。阅历丰富的人明白,没有必要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就大悲大喜,浪费自己的情绪。
其实,年龄和阅历没有太直接的关系,不是说你年龄越大,你的阅历就越丰富,而是看你从自己的经历中反思得到了什么,这才是决定你阅历的关键。
那些有着丰富阅历的人,纵使他们的领域千差万别,也都会告诉我们下面的这几个道理。
第一,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有它独特的运行法则。只要你找到了这个法则,你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命门,就会少费很多力气,获得相对较多的成果。
第二,有的时候慢也是快,厚积才能薄发,一开始不蓄力的人,真的跑不远。
第三,朋友的保质期没你想象的那么久。
你需要明白的道理还有很多很多,但是所有的道理最终还是要靠你自己去经历总结。
随着你一点一点地探索,阅历会慢慢增长,而你也会找到驱动人生向前的动力。
岁月的淬炼会让你既能欣赏江南的温柔,也会赞叹北方大漠孤烟的奇景。
这个世界上真理无穷,但是你要明白,近一寸有一寸的欢喜。愿你最后能够形成,容得下世界的格局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格局影响社交
2017年乌镇峰会的时候,有一张行业大佬聚餐的照片刷爆了我们的朋友圈。照片中,马化腾、刘强东、张磊、雷军、杨元庆等16个人围坐一圈,面朝镜头。如果将他们每个人的学历和创立的企业一一标明,着实阵势十足,不能不让人赞叹!看到这张照片,人们都纷纷表示,果然大佬都和大佬一起玩儿,我等凡人只有看照片的份儿了。
他们为什么能坐在一起?原因很简单,大家实力势均力敌,格局也都十分相似,坐在一起自然有说不完的话,彼此心里都清楚对方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价值。聚餐是借口,交流眼界、三观、格局,共享信息才是真。
一个大中华区的投资总裁绝对和一个退休遛弯的老头聊不到一起去。为什么?因为一个从事动辄上百亿投资工作,满脑子思考哪个国家的经济数据有可能产生波动,自己应该怎样应对这些波动;另一个退了休,心里眼里关心的都是哪个超市的蔬菜又打了折,自己要赶紧买回来。
所以,两个人根本就不可能走到一起聊天,也没有什么可以交流的内容,就算坐在一起聊天了,对两个人来说也都是一种煎熬。
事实上,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是千年来不变的道理。不要妄想出淤泥而不染,这是概率极小的事件,一般人几乎做不到,因为人都会受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其实格局也是如此。
你身边人的格局,就代表了你的格局。
我一直都认为,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
我们通过高质量的社交,会遇见一些我们可以想信的人,借助他们的眼光去筛选知识,理解世界。
我们会遇见那些我们可以真正与之交流的人,打磨我们的思想和沉淀我们和智慧。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借机超越原有格局,成就自己的人生。
思维方式与格局相辅相成
是思维方式决定格局,还是说格局影响了思维方式?其实没有什么好纠结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没有必要非要分个伯仲高低。
大的格局让思维方式更加多样化,所以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有更多的应对手段和更顺利的解决过程。
思维方式是格局的基础,如果一开始思维方式就是固化的,那么格局将会很难提升;如果思维方式比较灵活开放,看问题的角度比较多样,容易接受别人的建议,格局就能轻而易举地打开。
究竟有哪些比较好的思维方式可以提升我们的格局,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困难,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让我们的人生道路走得更加顺畅呢?
你不妨尝试一下下面几种思维方式,一旦你拥有了这几种思维方式,你的格局就会得到提升,你的生活也会在你的掌控之中变得越来越轻松。
1.5分钟思维:用5分钟走出拖延状态
2.谦虚思维:在自己不懂的时候,那就大大方方地表示自己不知道。
3.精确思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自己的日程安排精确化
4.开拓思维:不要等准备好了再接受考验,要在考验中训练自己
5.温柔坚持的思维:有策略地维护自己的观点
有的时候,我们拼尽全力却还是失败;有的人看起来不太聪明,但却总能够取得好成绩。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一个人处理事情的逻辑和方法才是决定他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所以,我们要尽可能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提升格局,达到逆袭人生的目的。
领读:晚风
结语:
格局随着你一点一点地探索,阅历会慢慢增长,而你也会找到驱动人生向前的动力。
我们所接触到的人与事,你身边的人就代表着你的格局。不同的思维方式,取得的结果也不相同。
明天开始我们将阅读——《格局》——自信是格局最忠诚又不可或缺的骑士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内容,别忘了分享或留言。
如果你喜欢阅读,关注公众号:晚风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