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领导力现代化绘就合作与发展新蓝图

2025年11月18日,恰逢中新建交35周年之际,第十届中国 - 新加坡领导力论坛在新加坡举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石泰峰在论坛上强调要与时俱进加强领导力建设,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磅礴力量。此次论坛聚焦地缘政治转变、高质量经济增长等三大核心议题,为中新两国交流治理经验、深化多领域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作为政府组织工作者,深入践行致辞精神,锤炼与时代适配的领导力,既是应对复杂变局的必然要求,更是推动地方治理提质、助力中外协作深化的关键抓手。唯有以政治铸魂强根基、以实干提质增效能、以开放互鉴拓格局,方能让领导力建设成果转化为发展动能,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基层答卷。

政治铸魂定向,筑牢领导力建设“压舱石”。

与时俱进的领导力,首要是旗帜鲜明的政治领导力。当前地缘政治格局深刻演变,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唯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才能在变局中找准方向。石泰峰部长强调的领导力建设,本质上是以政治能力为核心的综合能力锻造,这与中新两国希望通过深化合作扩大朋友圈、共促世界和平发展的诉求高度契合。作为组织委员,筑牢政治根基是领导力建设的首要任务。

在基层组织工作中,我们正推行“三维政治培育”模式。其一,强化理论武装,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纳入干部培训核心课程,结合中新领导力论坛精神开设专题研讨班,通过“线上专题学 + 线下集中研”的方式,引导干部深刻把握高质量发展、社会治理等时代命题。其二,搭建实践课堂,借鉴新加坡部长每周深入基层家访交谈的做法,组织干部下沉社区、企业开展“民情周访”活动,每月收集群众诉求、企业难题,在解决民生小事中锤炼政治判断力。其三,健全考核机制,把政治表现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首要标准,将基层群众满意度、政策落实执行力等纳入政治素质评价体系,确保干部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实践证明,只有把政治建设贯穿始终,才能让领导力成为凝聚民心、应对挑战的“定盘星”。

实干提质增效,激活领导力建设“动力源”。

领导力的成色,终究要靠实干实绩来检验。石泰峰部长倡导的领导力建设,与论坛聚焦的高质量经济增长、应对老龄化等社会挑战紧密相关,这要求干部必须以实干能力破解发展难题。基层作为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领导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发展质量与民生温度,唯有立足实际谋实事,才能让领导力真正服务于发展、惠及于民。

在推动地方发展中,我们聚焦实干能力提升发力。针对高质量发展需求,组建由经济、科技等领域骨干组成的“攻坚专班”,借鉴中新在人工智能治理等领域的合作思路,推动本地数字产业园与科研机构共建创新平台,今年已促成3个智能技改项目落地,带动企业增收超2亿元。面对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难题,牵头推进“养老服务提质工程”,组织民政、卫健系统干部实地学习先进经验,搭建“居家 + 社区 + 机构”三位一体养老体系,新增社区养老服务站12个,解决独居老人助餐、助医等急难愁盼问题。同时,建立“实干实绩清单”制度,将项目推进、民生改善等工作量化为考核指标,倒逼干部从“重表态”转向“重落实”。正如中新合作中靠创新与质量实现共赢,基层领导力也需在实干中提升效能,在攻坚中彰显价值。

开放互鉴赋能,拓展领导力建设“新维度”。

在全球化背景下,闭门造车式的能力建设已难以为继。石泰峰部长推动的领导力建设,蕴含着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鲜明导向。中新两国在干部选拔培养、基层治理等领域相互取经,这种经验共享的模式,为基层领导力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作为组织委员,推动干部以开放视野借鉴先进经验,是提升领导力的有效路径。

我们构建了“双向互鉴”的能力提升体系。一方面,实施“走出去学”计划,选派发改、招商等部门干部赴新加坡相关机构或国内先进地区跟岗学习,重点研习产业园区运营、基层治理等经验,今年已有8名干部带着“项目服务优化方案”“社区精细化管理办法”等成果返程落地。另一方面,搭建“请进来教”平台,邀请新加坡管理专家、国内行业领军人才开展专题讲座,围绕企业创新管理、养老体系建设等主题分享经验,带动本地干部更新工作理念。此外,推动区域内干部跨部门、跨乡镇交流轮岗,建立“先进带后进”帮扶机制,促进治理经验在更大范围流通。这种开放互鉴的模式,打破了能力提升的地域壁垒,让基层领导力在吸收借鉴中不断迭代升级。

机制固本强基,拧紧领导力建设“稳定阀”。

长效的领导力,离不开健全的机制保障。石泰峰部长强调的与时俱进加强领导力建设,并非短期任务,而需靠制度设计实现常态化推进。中新两国之所以能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关键在于建立了契合双方需求的长效交流机制。基层领导力建设同样如此,唯有完善制度体系,才能避免“一阵风”,实现持续提升。

我们从三个维度完善机制建设。在培养机制上,制定干部中长期成长规划,针对不同年龄段、岗位的干部定制“能力提升套餐”,如为年轻干部设置基层攻坚历练岗,为资深干部搭建创新突破平台。在激励机制上,设立“领导力创新奖”,对在民生服务、产业发展中展现突出领导力并取得实效的干部,给予表彰奖励并与晋升评优挂钩,激发干部主动提升能力的内生动力。在监督机制上,构建“日常督查 + 年度评估 + 群众评议”的全方位监督体系,定期排查干部在履职中的作风问题,及时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倾向。同时,建立领导力建设反馈机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和干部实际情况,动态优化培养、考核等制度。健全的机制让领导力建设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为持续提升干部能力提供了坚实保障。

领导力建设永远在路上。石泰峰部长在第十届中新领导力论坛上的致辞,为新时代干部能力提升指明了方向。作为基层组织工作者,我们要持续以政治建设为核心、以实干精神为支撑、以开放思维为引领、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推动领导力建设走深走实。让每一位干部都成为推动发展的中坚力量,既为地方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也为中外协作交流贡献基层智慧,以领导力现代化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宏伟事业行稳致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