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秋来得有点早,一整个夏天还没有过完,她便来了。清晨微凉的天气让人有清醒,太阳温和的照耀着大帝都,那个着黑色单肩包的长发女孩又在楼下早点铺吃着油条,喝着甜豆浆,围着花围裙的老板娘一边吆喝叫卖着一遍打包给即将赶地铁的上班人。他们脚步走的没有一点多余的声音,没有拖拉声,很是轻盈,很急促。我看见每个人脸上都不一样,大家都各怀心事的走在同一条街道上,奔向同一个目标。
让你来的地方一定有着让你不想放弃的理由,就像所有选择北漂的人一样,除了生活,更多的是梦想,不一定会实现,但每个努力实现的自己都很美。
和闺蜜约好的时间地点,我又再一次光荣的走错了路,原本以为每个女生都是路痴,可路在多,标记再不好辨认,她都会找到。她说只要和别人一起,不是自己做,她会不放心。没有安全感的孩子都是自己学着照顾自己,然后再照顾别人吧。她知道我会迷路,便重返到地铁口等我,午后的帝都,略微有点热,太阳也渐渐高了起来,但不像夏日里晒的人如热锅里的蚂蚁,绿树下闲聊的老人三个一起,五个一群,很是热闹。从和平里骑车到琉璃厂大概五分钟左右的样子,前门的街道看不见一张白纸屑,身边驶过的公交丝毫没有西二旗的拥堵。
琉璃厂里并没有琉璃,这儿天空蓝的屋檐,嫣红的房子,二者天然的合成了这一幢幢的建筑,每间屋子的格局都不一样,碰上个爱好石器的主人,必然会有玻璃橱窗里被精心雕刻的宝物,“厚德载物”“梅兰竹菊”,总有你要的,进入一家门边放有两盆青树的店铺,左手边有个小桌子,桌上放满了奇形怪状的石头和整齐的小刀小笔,一位穿着类似打太极拳专用的白色大褂的男主人向我们走来,梳着长编,大约五十多岁的样子,手里时不时地转悠着这两块石头,“可以到处看看,这里还可以写上你们的名字,”他说。
我们礼貌地点了点头,便开始观看其他。往里面走,是一个放满佛像并弥漫着香味的房子,黑色的门外雕像,眼神凶恶,让人好生畏惧。当我们还在讨论着如何把这些小字写到瓶中时,一口流利标准的话语吸引了我们,
回头只见老板和两个外国游客介绍着自己的宝物,对面卖字画的女主人也和一个金发女人聊着,原来看似平凡的人却这么不平凡。金钱再多,也无法淹没他自身的才华,认识一个人,欣赏一个人,敬佩一个人,总要有些理由,而这些理由就是我们存在的价值。此刻才明白街道上为什么这么多外国游客,就算他们不会中文,也没有影响到这的售卖。
继续前行,周围都是笔墨纸砚的味道,每位长居以此的人都会让人拍手叫绝,有缘的东西总会让你留下。路过一家小店铺,橱窗里精致的折扇看的人难以移动脚步,店铺的女主人说她都有四十了,可是岁月的痕迹一点也没有留下。老板娘二外毕业,毕业后做过翻译,她说那时候经常加班,休息也好,后来遇见了生命的另一半,就在此安家了。老公学的画画,现在跟着学画画,经营自己的小店。她说的时候脸上总是带着微笑,看得出她很幸福,很喜欢现在的生活。没有车水马龙,没有尔虞我诈,真诚待客,好好生活。恰逢他的老公回来,听说是给她带了一盒军人宴席上别人赠送的面膜,她开心地向我们介绍着。不求大富大贵,但愿心中有我。琴瑟和鸣,也不过如此了。我相信所有在外漂泊的人,都会想要这样的生活,并一直为此努力着,有个喜欢的人,开个喜欢的店,做喜欢的事,然后慢慢一起变老。
离开前,老板娘勉励我们要好好工作,将来的某一天,也会和她一样,过着属于自己的小确幸。我们说,是的,一定会的。不知,你可曾发现,旅途中有时候陌生人的一句话就会暖好久?不曾相识,不曾彻夜长谈,但就是温暖人心。
一阵微风拂过,没有夏日的炎热,也没有冬日的凛冽,一起都是刚刚好的样子。路上铺的井盖,仔细看,每一块的花纹都不一样,从东到西,梅兰竹菊,都让人难以忘怀。阳光下被南瓜藤爬满的屋檐,甚是好看。
西街的路口,有一位老人--李政。他曾为杨利伟提名,正前方走着他们的合照,他说小时候和朋友一时兴起想往石头上刻字,没想到,后来便爱上了它,直到现在。老人说现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人越来越少,继承者更是少之又少,虽然他不知道新媒体,也不会微博,可是还是问我们视频的制作,想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些艺术。看着桌上摆放的工具,他一一告诉我们,什么的器材该配什么样的刀刻。看着他做完的一个杰作,字体小的需要放大镜来看,可他却说做的时候只需一把刀即可,我还天真的问他:"如果中途写错了,刻坏了一个字,那就要全部重做吧." 不会,不存在的,因为都刻在了心里,也不存在做错的;
北京的老街,如果你有空,请记得来这。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地方,这里的人都是有故事的人,就算没有酒,也有好听的故事给你?
和我在北京的老街走一走,走到西街的门口,走到路口小店的尽头,看一看这被时光掩埋的街道,听一听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