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乔言
革除弊政,以纪其清
唐中宗李显即位后,因宋璟性格刚直,执法严明,提升为吏部待郎(吏部尚书的副职),不久拜黄门侍郎(宰相),仍不改“鲠正”之风。神龙元年(705年),迁吏部侍郎。中宗嘉宋璟正直,仍令兼谏议大夫,仗下后言朝廷得失。时武三思恃宠执权,尝请托于宋璟,宋璟正色谓之曰:“当今复子明辟,王宜以侯就第,何得尚干朝政?王独不见产、禄(吕产、吕禄)之事乎?”后来,中宗行幸西京,令宋璟检校并州(今山西太原大部)、贝州(今邢台清河)两州刺史。当时河北频遭水灾,粮食欠收,百姓饥馑。武三思的封邑在贝州,但他置百姓的生活于不顾,仍派专使到贝州征收租赋,搜刮民膏。当地百姓已无力承受这种盘剥。宋璟当时处于贬谪的位置,但他首先替百姓考虑,不惧武三思势大压人,拒绝来使,拒交租赋。百姓的生活困难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
从此,宋璟更受武三思的排挤,调任杭(今浙江杭州市)、相(今河南安阳市)二州刺史,“在官清严,人吏莫有犯者”,受到百姓的欢迎和爱戴。
景云元年(710年)睿宗李旦即位,擢为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即宰相),又兼右庶子,加银青光绿大夫,宋璟和姚崇在睿宗时,就着手吏治上弊病的整治。“(宋)璟与姚元之(姚崇)协心革中宗弊政,进忠良,退不肖,赏罚尽公,请托不行,纲纪修举,当时翕然以为复有贞观、永徽之风。”官僚机构臃肿,冗官泛滥,铨官制度紊乱等一系列吏治上的弊病,从中宗景龙以来就十分严重。特别是公主、后妃们,依势用事,大搞“斜封官”行径。 经过姚、宋两位宰相的努力,狠狠地刹住了这种不按制度选官,靠裙带关系卖官鬻爵的歪风邪气。
睿宗即位之初,“上将立太子,以宋王成器嫡长,而平王隆基有大功,疑不能决,成器辞曰:‘国家安先嫡长,国家危则先有功,苟达其宜,四海失望。臣死不敢居平王之上。’涕泣固请者累日。大臣亦多言平王拯社稷之危……上从之。丁未,立平王隆基为太子。”后来,太平公主勾扯、拉拢朝臣,常常借此讥讽太子非长子,不当立,“众皆失色”。宋璟抗言说“东宫有大功于天下,真宗庙社稷之主,公主奈何忽有此议!”后来又和姚元之(姚崇)把太平公主和朝臣交构期间的行为上奏睿宗,太平公主行径令东宫不安。建议削弱太平公主结党,外放宋王李成器和豳王李守礼为刺史“请出宋王及豳王刺史”,对东宫的影响,让左、右羽林军为太子统帅,以事太子。把太平公主和武攸暨到东都洛阳安置。而睿宗在此大事上行“妇人之仁”说自己更无兄弟,只有太平公主一个妹妹怎么能让她远置东都!太平公主知道姚崇和宋璟的谋划后大怒,到太子东宫质问,太子畏惧,奏姚、宋二人离间姑、兄,“请从极法”。 宋璟又一次因刚直正言、坚守法制惹祸,差点丢命。后被贬为楚州(今江苏淮安)刺史。又历任魏、冀、兖三州刺史,河北按察使,幽州都督,御史大夫,又出为睦州刺史,转为广州都督。宋璟为人正直,不阿附权贵,“玉立冰姿”,所任皆有政绩。在广州任职期间,关心民瘼。广州旧俗,皆以竹茅为屋,屡有火灾。宋璟教人烧瓦,改造店肆,自是无延烧之患。人皆怀惠立颂,以纪其政。
开元四年(716年),玄宗任命广州都督宋璟为刑部尚书,西京(西安)留守,并派杨思勗去迎接宋璟。“璟风度凝远,人莫测其际,在途竟不与思勗交言。”杨思勗是个宦官,一向贵幸,对宋璟不愿与他交结很感恼怒,归而诉诸玄宗。玄宗嗟叹良久,“益重璟”,更看重宋璟绝不谄媚的品格了。同年闰十月,以刑部尚书宋璟守吏部尚书兼黄门侍郎(宰相)。
知人善用,坚守制度
宋璟“为相,务在择人”,在任用官吏上,不著私人感情色彩,而是细致地考察每个人的实际情况,甚至连人的性格特征也列入考察范围之内,使百官真正做到各称其职,利国利民。
开元五年(717年),玄宗巡视东都洛阳,过崤谷,道路疏于管理,驰道狭窄,难以前行。玄宗很生气,下令罢黜河南尹和管理车驾行幸的“知顿使”的官职。宋璟说如果免除二人的官职,为巡幸再重新兴修道路,但必定以劳民伤财作为代价。因此,他劝谏玄宗,不要因巡察之事治罪臣下,免得惊扰百姓。玄宗听从宋璟的建议。
当初,唐玄宗在还没当太子时,与太常卿姜皎亲善,到诛窦怀贞等人,姜皎的预判谋划有功,受宠爱的程度群臣不能比拟,“常出入卧内,与后妃连榻宴饮,赏赐不可胜计。”他的弟弟姜晦,也因为姜皎的缘故,连升为礼部侍郎。宋璟上奏说,姜皎兄弟权宠太盛,不是应该按律任用的,玄宗采纳宋璟的建议。秋,七月,以姜晦为宗正卿,并颁布制度,“西汉诸将,以权贵不全,南阳故人(光武帝刘秀),以悠闲自保,皎宜放归田园,散官,勋、封皆如故。”以制度捋顺了朝中官员的正确任用,免除宫闱之祸。
开元七年(719年),玄宗的“藩邸故吏”妻舅王仁琛,向玄宗求取高官。玄宗为他开后门,令与五品官。宋璟反对,劝谏玄宗:“王仁琛已得到很多恩宠,若再随意提拔,则不公平。王仁琛若确有才能,应经吏部检勘,注拟后才可授官。”经宋璟阻拦,玄宗取消了原来的任命。
同年,玄宗岳父王仁皎死了,其子请求厚葬,为其筑坟高五丈二尺。宋璟阻止,认为社会上务奢之风正盛,皇亲国戚更应收敛。他说:“俭,德之恭也;侈,恶之大也。僭礼厚葬,前世所诫。”坚决阻止了这次厚葬。
开元十七年,被任命为尚书右丞相。
开元二十年,宋璟上《乞休表》请致仕。开元二十五年,宋璟离世,终年七十五岁。玄宗追赠为太尉,谥号文贞。
史载,姚、宋为相,崇善应变成务,璟善守法持正;二人志操不同,然协心辅佐,使赋役宽平,刑赏清省,百姓富庶。
宋璟的德行和为官政绩及对老百姓的贡献在其仕途当中,被人们充分肯定,而后史家对他的评价也非常之高。他去世后能得到颜鲁公撰文并书丹碑刻,可见人格魅力之高尚和对社会贡献的巨大,一切皆为贤正风骨,令人尊敬。(完)
作者简介:乔言,一个出生于七十年代末的邢西人,行走于大都市的经济学和文化学者,念念不忘故乡的一草一木,闲暇之时,笔触老家旧事,赋于现代新意,诉诸心中的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