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蔺相如智对秦王

春秋战国故事337

廉颇是赵国的大将,有勇有谋,善于用兵,诸侯都畏惧他。秦国军队屡次侵犯赵国的边境,全靠廉颇奋力抵御,秦兵不能深入,秦国于是与赵国通好。

赵惠文王宠信一个内侍,姓缪名贤,官拜宦者令,经常参与政事。一天,有个外地客人拿着一块白璧前来出售,缪贤见这玉温润光洁,毫无瑕疵,非常喜爱,就用五百金买了下来。他把玉拿给玉工去看,玉工大惊道:“这是如假包换的和氏璧啊!楚国的相国昭阳在宴会上不慎丢失了这块璧,怀疑是张仪偷盗,把他打得死去活来,张仪因此逃到秦国。后来昭阳悬赏千金求购这块璧,盗贼不敢拿出来献,最终也没找到。今天竟然落到您的手中,这可是无价之宝,必须重重包裹,小心珍藏,不可轻易给别人看。”

缪贤心花怒放,问道:“这块玉奇异在什么地方,为什么成了无价之宝呢?”

玉工回答说:“这块玉放在暗处会发光,能清除尘埃,辟除邪魅,所以名叫夜光之璧。如果放在座位上,冬天会变得温暖,可以代替火炉;夏天会变得凉爽,蚊虫绝不敢靠近。有这几种奇异之处,其他的玉都比不上,所以是至宝。”缪贤试验了一下,果然如此,便制作了珍贵的匣子,把它小心翼翼收藏在内室的箱子里。

早就有人报告给赵王,说:“缪中侍得到了和氏璧。”赵王便向缪贤索要,缪贤喜爱这块璧,犹犹豫豫,不肯立即献上。赵王发怒了,趁着打猎的机会突然闯入缪贤家,搜查他的房间,找到宝匣拿走了。

缪贤害怕赵王向他治罪,想要逃走。门客蔺相如拉住他的衣服问:“您现在要去哪里?”

缪贤说:“我想投奔燕国。”

蔺相如问:“您凭什么认为会被燕王赏识,这样轻率地去投奔他呢?”

缪贤说:“我从前曾经跟随大王,与燕王在边境上相会。燕王私下握住我的手说:‘愿意和您结交。’因为这个缘故彼此相识,所以想去投奔他。”

蔺相如劝谏说:“您错了!赵国强大,燕国弱小,您当时正被赵王宠信,所以燕王想和您结交。不是真的看重您,而是通过您来讨好赵王。现在您得罪了大王,逃亡到燕国。燕国害怕赵王怪罪,一定会把您捆绑起来献出去,用来讨好他,您就危险了。”

缪贤问:“那怎么办呢?”

蔺相如说:“您没有别的大罪,只是未能及时献璧而已!如果袒露上身,背着斧锧,叩头请罪,大王一定会赦免您。”

缪贤听从了他的计策,赵王果然赦免了缪贤没有杀他。缪贤佩服蔺相如的智慧,把他当作上等门客。

再说那名玉工偶然到了秦国,秦昭襄王让他雕琢玉石,玉工便提起和氏璧如今在赵国的事。

秦王问:“这块璧有什么好处?”玉工又仔仔细细把玉夸赞了一番,说得秦王羡慕不已,想亲眼看一看。

这时,秦昭襄王的舅舅魏冉担任丞相,进言说:“大王如果想见和氏璧,为什么不用西阳的十五座城交换呢?”

秦王惊讶地说:“我可舍不得十五座城。为什么要用它来换一块璧呢?”

魏冉说:“赵国畏惧秦国很久了!大王如果用城换璧,赵国不敢不把璧送来,送来就有办法留下它。换城只是名义,得到璧才是实际。大王何必担心失去城池呢?”

秦王大喜,立即写信给赵王,派遣客卿胡伤出使赵国。信中说:

我仰慕和氏璧很久了,未曾目睹。听说君王得到了它,不敢轻易请求,愿意用西阳十五座城作为交换。望君王许可

赵王收到信,召集廉颇等大臣商议。想把璧送给秦国,怕受欺骗,城池得不到;不想送璧去,又怕触怒了秦国。各位大臣有的说不应该给,有的说应该给,意见纷乱,难以决断。

李克说:“派遣一个有勇有谋的人带着璧前往秦国。得到城池就把璧交给秦国,得不到城池仍然把璧带回赵国,这才是两全之策。”赵王看着廉颇,廉颇低头不语。

宦者令缪贤进言说:“我有个门客名叫蔺相如,这人是个勇士,很有智谋。如果要出使秦国,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了。”赵王立即命令缪贤召蔺相如前来。

蔺相如拜见完毕,赵王问:“秦王请求用十五座城换我的璧,先生认为可以答应吗?”

蔺相如说:“秦国强,赵国弱,不能不答应。”

赵王问:“如果璧送去了,城池得不到,怎么办?”

蔺相如回答说:“秦国用十五座城换璧,代价很高了。如果赵国不答应给璧,理亏的是赵国。赵国不等秦国给城池,就先献上璧,礼节很恭敬了。如果赵国做到这样,秦国再不给城池,那么理亏的是秦国。”

赵王说:“我想找一个人出使秦国,保护这块璧。先生能为我走一趟吗?”

蔺相如说:“大王一定很难找到合适的人选,我愿意带着璧前往。如果城池归入赵国,我就把璧留在秦国;不然,我请求把璧完整地带回赵国。”

赵王大喜,立刻任命蔺相如为大夫,把璧交给他。蔺相如捧着璧,向西进入咸阳。

秦昭襄王听说璧到了,喜出望外,坐在章台之上,把群臣全部召集过来,宣蔺相如进见。蔺相如叩拜行礼,留下宝匣,只用锦缎包裹玉璧,双手捧着呈献给秦王。

秦王展开锦缎包袱仔细观看,只见这块璧纯白无瑕,宝光闪烁,雕刻之处浑然天成,没有斧凿的痕迹,触感温润柔滑,确实是世间罕有的珍宝。秦王饱览了一回,啧啧称赞,于是交给左右群臣依次传递欣赏。群臣看罢,都下拜称颂:“万岁!”秦王又命内侍重新用锦缎包裹好,传给后宫美人赏玩,过了很久才送回来,仍然放在秦王的桌案上。

蔺相如在旁边小心伺候,并不见秦王提起偿付城池的话头,心生一计,走上前奏称:“这块璧有微小的瑕疵,请让我为大王指出来。”秦王命令左右把璧递给蔺相如。


蔺相如得到璧,稳稳拿在手中,连退几步,靠在殿柱旁边,圆睁双目,怒发冲冠,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的至宝。大王想要得到璧,写信给赵王,我们国君召集全体大臣商议,大臣们都说:‘秦国自恃强大,用空话求璧,恐怕璧送去了,城池得不到,不如不答应。’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何况是大国的国君呢?为什么用不良之心待人,而得罪大王呢?于是我们国君斋戒五日,然后派我捧着璧,恭恭敬敬在朝廷上拜送。现在大王接见我,礼节很傲慢,坐着接受璧,又让左右传递观看,让后宫美人玩弄,非常亵渎。由此可知,大王没有给付城池的诚意,所以我又拿回了璧。大王如果一定要逼迫我,我的头现在就和璧一起在柱子上撞碎,宁死也不让秦国得到璧!”拿着璧看向柱子,似乎立刻就要一头撞上去。

秦王爱惜璧,怕它撞碎,于是道歉说:“大夫不要这样!我怎么敢失信于赵国呢?”马上下令让有司拿来地图。秦王在地图上指指点点,说把某处到某处的十五座城给赵国。

蔺相如心中暗想:“这是秦王想要欺骗和夺取璧,他不是真心的。”于是对秦王说:“我们国君不敢爱惜稀世之宝而得罪大王,所以在派我来的时候,先斋戒五日,遍召群臣,然后才送我出发。现在,大王也应该斋戒五日,陈设车辂和文物,设置左右的仪仗,我才敢献上璧。”

秦王说:“好。”于是斋戒五日,把蔺相如送到公馆歇息。

蔺相如抱着璧进入公馆,想道:“我曾在赵王面前夸口说,秦国如果不偿还城池,我一定设法完璧归赵。现在秦王虽已斋戒,但如果他得到璧之后仍然不偿付城池,我有什么脸面回去见赵王呢?”于是命令随从穿上粗布衣服,扮作穷人的模样,把布袋缠在腰上,把璧藏在里面,趁人不注意,从小路偷偷逃走。同时带走的,还有一封自己写给赵王的书信,内容是:

我怕秦国欺骗赵国,无意偿还城池,出于谨慎派随从把璧送大王。我在秦国等待处罚,死也不辱使命!

赵王说:“蔺相如果然没有辜负他说的话。”

秦王假称斋戒,实际只是做做样子。过了五天,秦王升殿,陈设礼物,邀请诸侯的使者到场一起观看受璧仪式,以此向各国夸耀。赞礼官引领赵国的使臣上殿。蔺相如从容不迫,慢慢走进来。

等他拜见完毕,秦王见他手中没有璧,问道:“我已经斋戒五日,准备恭敬地接受和氏璧。现在使者不拿着璧进来,这是为什么?”

蔺相如上奏道:“秦国自秦穆公以来,一共二十多位国君,都用欺诈的手段行事。远的如杞子欺骗郑国,孟明欺骗晋国;近的如商鞅欺骗魏国,张仪欺骗楚国。往事历历在目,从来没有信义。我怕被大王欺骗而辜负我们赵君,已经命令随从携带玉璧,从小路回到赵国了。我该当死罪!”

秦王发怒说:“作为赵国的使者,您一开始说我不恭敬,所以我斋戒五天才受璧。您又把璧送回赵国,这是分明是在欺骗我!”喝令左右上前捆绑蔺相如。

蔺相如面不改色,上奏道:“大王请息怒,我还有一句话要说。今日的形势,秦国强,赵国弱,只有秦国辜负赵国的事发生,绝没有赵国辜负秦国的道理。大王如果真的想要得到璧,那就先割让十五座城给赵国,再派一个使者和我一起去赵国取璧。赵国难道敢得到城池而留下璧,背负不讲信用的名声,从而得罪大王吗?我深知犯了欺君之罪,罪该万死,故已写信上奏我们国君,不指望活着回去了。我愿意接受鼎镬的烹煮,让诸侯都知道秦国因为想要璧的缘故,诛杀赵国使者,是非曲直就会有定论了。”秦王和群臣面面相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旁观的诸侯使者个个胆战心惊,都为蔺相如捏了一把冷汗。

左右侍从想把蔺相如拉走,秦王喝住,对群臣说:“即使杀了蔺相如,也得不到璧,只会白白背负不义的名声,断绝秦国和赵国的友好关系。”于是厚待蔺相如,遵循礼节送他回去。

蔺相如回到赵国后,赵王对他大为赞赏,提升他为上大夫。秦国最终没有给赵国城池,赵国也没有给秦国和氏璧。

本故事基于《东周列国志》进行编写,原创作品,持续推出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田单复齐:火牛阵破燕军

上天饶过谁?齐湣王与楚将之死

连取七十城:上将军乐毅伐齐

孟尝君奔魏:信陵君登场

齐湣王伐宋:墙倒众人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