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佩斯大饭店》——茨威格的缩影


茨威格和布达佩斯有什么关系?为何说这部电影是斯威格的缩影?

准确点说应该是影片布达佩斯大饭店中的经理——Gustav古斯塔夫是茨威格的缩影,很多人在看完这部影片后仍然头顶雾水,大概好电影都会给人如此的感觉吧。


最开始接触到《布达佩斯大饭店》这部电影是在单向街书店出品一档节目单读音频上,影片中的布达佩斯可能是我眼中最壮观、宏伟、衰败的美感的城市,它在多瑙河的两侧:一边是布达一边是佩斯,在19世纪中旬是它在欧洲最辉煌的时候,曾作为奥匈帝国首都之一。当时的奥匈帝国相当辽阔,它当时有一个双首都一个是维也纳,一个是布达佩斯。


因为布达佩斯是一个后来的城市,他会试图去追赶维也纳追赶巴黎,所以在建筑方面他会采取一种更大胆、更具工业感的方式。进入二十世纪的时候,奥匈帝国是一个充满悲剧式的国家,因为他先是整个奥匈帝国被瓦解,同时,在二战期间它是一个重要的发生地,1956年被纳入苏联所控制的冷战范围内,匈牙利革命将整个城市破坏的非常严重。被破坏被杀害的感觉同时跟过去恢弘的东西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使得整个城市变得有一种非常奇妙的破坏感奇妙的魅力。

 

在布达佩斯大饭店这部电影中,在片尾的确看到它受到茨威格作品的影响。电影里面的Gustav(古斯塔夫)。他的造型其实是非常受茨威格的影响。影片中的他跟所有的阶层所有的个体都可以相处融洽,而且他总是相信能用一种文明的方式去相处,就像在影片中面对军官准备向他的门童发动肢体冲突的时候他慢条斯理的对军官进行解释,在当时那刻门童向古斯塔夫投去的眼神可以说是演绎到了极致。为什么古斯塔夫会显示出如此的性格,其实在本质上是因为他对人性的有一个丰富的理解。不同的个人成长经历,历史背景都会给人带来很多细微的差异,但古斯塔夫能够辨识所有的细微差异,能够确认他们的弱点,然后他包容这些弱点,所以古斯塔夫跟所有人可以有这么一个舒交融的关系。而其实茨威格就是这么一个人。这是非常有趣的。但同时在这个大饭店里面古斯塔夫最后死了,他度过了很多难关,一次次难关都过了,最后还是去世了。因为他无法面对一个高度单调性的力量,军官代表一个高度单调性乏味的一种力量。他们无法了解古斯塔夫身上人性的的丰富性,他们就用一种最粗暴的力量去对付一种最精致的一个标志,就是当古斯塔夫面对粗暴的枪口的时候,这种精致的文明就瓦解了。因为这个电影茨威格又被重新翻出来,变成一种新的潮流。人性的就理解,不同的经历,包容,茨威格,无法面对高度单调,乏味的力量,精致粗暴。文明瓦解。新的潮流。


茨威格站在被迫流亡的人群的一方,他需要去应对新的标准的现状,他对世界文学的热爱,幻想一个世界能够平等的相处。



在狭隘的民族主义面前茨威格的世界主义表现出来的脆弱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