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遇到这样一个场景。
大约两岁岁左右的小男孩被妈妈和妈妈一起在我们学校里玩耍。突然,小男孩摔倒在地,整个都扑在就地上,碰巧他的妈妈转过身在整理婴儿车。见小孩两手撑地,以为小孩子会挣扎着自己起来,可两只胖嘟嘟的小手就那么拍打着地面,发出更大的动静,像是在向他的母亲传递一种快来扶他的信号。
其实,这个小孩完全可以自己爬起来,可在那一刻选择就像个“无赖”等着妈妈来解救。
远远地,我笑了。我也在想,我以前是不是也这样呢,有多少小孩又是这样呢?
这样的行为若是放在大人身上是不是可以定义为“无赖”呢?可是,放在孩子身上好像是“撒娇、萌”。
这是为什么呢?若是认知的话,小孩子显然是知道这样的行为会得到同情和便利才会去实施。那为什么社会公众对于小孩和大人的同样行为有不同的看法呢?
难道对于小孩来说,考虑撒娇还是无赖行为,需要结合小孩的年龄和认知程度,需要用理性的思维去行为发生的动机和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