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演讲》:3个要点让你讲好一堂课

在公共场合你能自如发言吗?现场讲一堂课,你觉得自己能搞定不?在互联网的时代,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终身学习者,也可以是一个知识的输出者。

假设自己想要通过一堂课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或者输出一些知识,你会怎么设计这堂课呢?

《关键演讲》这本书的作者Sophie是易效能旗下精品课的讲师,她的学员遍布腾讯、阿里等很多知名企业。她本人具有非常丰富的PPT演讲实战经验,并入选“当当第八届影响力作家”。

在这本书里,有一部分内容就是告诉我们讲好一堂课需要注意的三个要点,掌握了这三点,基本上一堂课就能搞定了。

具体来学习一下:

一、开场如何破冰,让学员充满热情地融入课程

什么是“冰”?简单来说就是老师和学员都还没进入课程学习状态里,双方都还比较陌生,没有连接。

所谓破冰,就是动起来,让学员动动口、动动手、动动脑,参与进来,进入准备学习的状态里。

破冰有一个非常推荐的方法,就是开场三问:问出痛点、问出重要性、问出期待。

一堂课的开场部分,其实就是破冰的步骤。举个例子,我要给学生上一堂关于情绪的心理健康课,课堂刚开始,学生还没有进入状态,我会给他们先提三个问题,让他们举手跟我互动。第一个问题问“在你的身边或者自己的身上,有没有发现情绪失控的情况呢?”第二个问题“你知道情绪对我们的影响吗?”第三个问题“你想知道如何调整情绪吗?”

相信三个问题提出来,很多学生都会有好奇心,在短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到老师和接下来的课堂上。

二、设计一段让人“上瘾”的学习旅程

一堂课的精髓所在就是课题的主体部分。讲好一堂课最关键的也是这个部分,对于老师的要求也比较高。

好老师得是一个段子手,同样的知识,有的老师可能是照本宣科,那种课堂相信很多学生都听不下去,或者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会比较短。而好的老师,一定是像一个优秀的段子手,把知识用一个个或优美或幽默的段子讲出来,让学生在好的体验中获得知识。

好老师都有小白思维,“笨”老师会带出“聪明”的学生,好的老师会善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积极参与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知识点和解决问题的答案。

好老师会用“场景化+利益化”的方法授课,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所以优秀的老师会在讲课的时候把知识融入到具体的场景中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各种情境中理解和吸收知识。

三、如何结束,才能把课程再次推向高潮,并延伸至课后、课外

课程的结尾一般会做一个课程主要内容的回顾,结合内容提出问题给学生进行思考。

如果是面向成人的培训类课程,那么一个感恩式结尾会比较容易让学员接受。就是向参加课程学习的学员以及相关人员表达感谢。

在《关键演讲》这本书里,还有很多不同场景的表达模型和真实案例,对于需要在各种场合演讲的人非常有帮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