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明到自在,再到自得

“与其为朦胧的未来而烦恼忧虑,不如脚踏实地,做好眼前的事。”——托马斯·卡莱尔

这种态度帮助我在焦虑中找到稳定。

商学院的一个重要赛事——戈壁挑战赛,我曾四次参与。我参与的原因并非仅仅是为了自我挑战,而是因为它的起点——阿育王寺,这是玄奘西行的起点。120公里的赛道正是玄奘当年西行的路线。

通过这四次的经历,我开始认真地去理解玄奘的精神,他花费17年时间走到那烂陀寺,发现与预期不同后,又继续探索,最终带着657部佛经返回中土,并花费20年时间翻译这些经书。

当时玄奘的一双草鞋都被大家崇拜的时候,他还是安静地坐下来翻译经书。当玄奘把所有的经卷翻译完后,并将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编写成《大唐西域记》12卷,落笔之后就圆寂了。

我们看到,一个人的纯粹和坚持,为人类带来了智慧。在面对困难时,我常用四句话来激励自己:

1、逆来“顺”受,这是我母亲的教导,在逆境中要“顺”受,即在逆境中找到适应的方式;

2、以“我”为主,即不受外界干扰;

3、“太难”太多,“简单”很少,只做简单。专注于简单的事情,因为简单往往带来成功;

4、要成为“植物”,我认为人和企业应该像植物一样,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扎根生长,适应变化。

在纯粹的创造中,我借鉴了中国文化的智慧。道家强调“自知者明”,这是道家的自明与自得。

我很喜欢黄庭坚,他说,“以我观书,则处处得益;以书博我,则释卷而茫然。”我们应该理解与知识和书本的关系,尽己,意味着完全接纳而不责备;也不执着,逐一突破,持续提升。

做真实的自己,当我们是真实的自己时,就会是真诚和纯真的,然后从自明到自在,再到自得。因此,我们常常讲活在当下,专注于自己的行动,就能达到自在和自得的状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