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老师在其作品《风雅宋》中谈到宋朝杭州的酒楼时,引用《题太和楼壁》宋代诗人无名氏诗词中的一首。
太和酒楼三百间,大槽昼夜声潺潺。
千夫承糟万夫甕,有酒如海糟如山。
铜锅熔尽龙山雪,金波涌出西湖月。
星宫琼浆天下无,九酝仙方谁漏泄。
皇都春色满钱塘,苏小当垆酒倍香。
席分珠履三千客,后列金钗十二行。
一座行觞歌一曲,楼东声断楼西续。
就中茜袖拥红牙,春葱不露人如玉。
今年和气光华夷。游人不醉终不归。
金貂玉尘宁论价,对月逢花能几时?
有个酒仙人不识,幅巾大袖豪无敌。
醉后题诗自不知,但见龙蛇满东壁。
此处“三百间”应是虚指,而“珠履三千客”一开始读到以为是虚指,夸张的手法,后来搜了一下,发现“珠履三千客”其实是用典。意思只能是形容宾客众多,具体有多少,是无法确定的,且唐宋期间用此典故者较多。
珠履三千,释义:1.形容贵宾众多。2.作宾语、定语时指人很富有。
引证:
唐 李白《江上赠窦长史》:“不同珠履三千客,别欲论交一片心。”
唐 武元衡 《送裴戡行军》诗:“珠履三千醉不欢,玉人犹苦夜冰寒。”
唐 李群玉 《广州陪凉公从叔越台宴集》:高鸟散飞惊大旆,长风万里卷秋鼙。玉钩挂海笙歌合,珠履三千半似泥。
宋 柳永 《玉楼春·五之三·大石调》:凤楼十二神仙宅,珠履三千鹓鹭客。金吾不禁六街游,狂杀云踪并雨迹。
宋 史浩 《浣溪沙·夜饮咏足即席》:珠履三千巧斗妍。就中弓窄只迁迁。恼伊划袜转堪怜。
宋 无名氏 《水调歌头·尧历庆良月》:且说而今胜事,珠履三千称贺,相对醉颜红。拜贺无他语,相庆黑头公。
后半句里的“金钗十二行”也是用典,出处是南朝·梁·萧衍《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