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补敛合用、温化痰饮、三脏同调
邻居张某,男,83岁。平素痰多,可闻及痰音。前日因天气变化及长期吹空调,突发喘证,症见:呼吸喘促困难,胸腔胀略显桶状胸,呼吸闻及明显哮鸣音,痰多咳嗽,乏力。纳差,夜寐欠安,舌体瘦薄、舌红、苔白厚、舌尖两侧明显瘀血点,脉弦滑关尺沉(三高、冠心病、房颤、中风脑梗、慢性肺炎、肝肾功能不全病史)
图片发自简书App
辨证:
痰饮阻肺,肾虚不纳
处方:
西洋参15 山茱萸15 代赭石30 灵磁石40
生龙骨30 生白芍15 制半夏20 生姜6大片
茯苓30 陈皮9 前胡20 桔梗20
紫苏子12
患者服药一日,当夜安静睡眠,次日清晨喘促大减,痰音及哮鸣音已不明显,继嘱患者家属服药三帖,以收全功
临床体会:
1.哮喘急性发作,重用磁石、代赭石、生龙骨,强行镇压上逆之气,可以起到良好的平喘作用。喘证本虚,山茱萸滋肝肾、西洋参补肺脾,固本益气而喘自平。补敛合用,诚为治疗虚喘证经典组合
2.老年喘证多伴痰饮,痰饮不除则肺脏壅堵,难以恢复气机升降。仲景古训:“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择小半夏加茯苓汤且用大量,温化痰饮效彰。佐前胡、桔梗化痰而宣降肺气,陈皮化痰健脾而紫苏子宽胸理气,痰饮自消
3.哮喘病在肺,但脾胃运水湿而生肺气,为肺之本;肾主收纳协同肺气下行,为肺之根。三脏同调、突出重点,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张长龙(知行中医):红参中医专职讲师,邵武人民医院执业中医师,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舌象研究专业委员会成员,国家高级营养师。擅长:经方结合时方,治疗脾胃病、哮喘老慢支、肺炎、三高以及各种疑难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