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近期很多工作和沟通细节都出现了缺漏,想起梁宁老师提过的微观体感,可谓精确描述了当前的问题根源,值得复盘并深入学习。
微观体感,出自梁宁老师对产品体系及人的层次细分的第二层,另两层分别为中观套路和宏观能力。
中观套路,即是前人或凭借我们的经历总结出来的有效方法套路,这是整个系统层级的第一层。讲套路的书很多:用户需求、产品策略、功能定义、流程图制作、产品原型制作、项目管理、数据分析、产品运营。有套路可以帮助我们排查疏漏,但也容易不接地气,且懂得很多套路的人并不能成为真正的高手。
宏观能力,是三个层级的最高层级,讲究的是对产品的方向,市场定位及战略的把握,是打大仗的能力。这个对于我而言为时尚早,先变成有套路有独立思考且能将事情做到极致的人,这是宏观能力的基石。
如何成为高手?这需要锻炼自己的微观体感。 “ 拥有了中观套路的人,一定要补微观体感。否则,说起来都对,做事却都不到位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如被电击般惊住,也很庆幸找到了明确的弥补方向。
》一个微观体感的经典例子
梁老师举了一个例子,经典得可以再分享一次。日本一位做寿司的师傅叫小野二郎,一部有关他的纪录片叫《寿司之神》。小野二郎做寿司时间超过55年,直到70多岁,他还对寿司有很多新想法。
纪录片里讲小野怎么带徒弟:在小野二郎的店里做学徒,首先必须学会用手拧毛巾,毛巾很烫,一开始会烫伤手。没学会拧毛巾,就不可能碰鱼;然后,要学会用刀、料理鱼。十年之后,徒弟才能煎蛋。
纪录片里的学徒说:“我练习煎蛋很久了,以为自己没问题,但在实际操作时,却不断搞砸。他们一直说‘不行,不够好’。”
十年的基础训练完毕,一名学徒终于够格煎蛋,却发现自己似乎永远无法满足师傅们的标准。他又花了4个月,经历200多个失败品后,做出了第一个合格的煎蛋。
小野二郎说:“这才是应该有的样子”。终于承认这名学徒为“职人”时,他高兴哭了。
如果是我们,能清晰地说出那200个失败品的不同吗?能说出那200个失败品和唯一的合格品之间,微妙的临界点在哪吗?小野二郎可以真切地判断——来自他的微观体感。为什么花10年学习拧毛巾、用刀和料理鱼?为了建立精微的微观体感。
达·芬奇为什么要练习画鸡蛋?为了建立精微的观察和手感。用普通人的视角来看,鸡蛋都一样。但要是成为一个伟大的画家,就要不断练习,在最不容易建立观察的地方,建立每一个微小处的觉察。
小马哥和张小龙,之所以能成为伟大的产品经理,也有赖于他们对确定性的理解以及对微观细节的把握。
》如何形成微观体感
下面几个方法,仅是个人思考后可以辅助形成微观体感的方法,供讨论及指正。看似简单,却不易实现。
1、反复练习,十次到百次
实际上,当前我们每周的写作刻意练习,除了督促自身输入和沉淀,也颇有锻炼微观体感的意思,通过写作优化思维和对内容细节的把控。找一个自己最缺乏的能力或希望锻炼的核心竞争力,反复练习,例如演讲,同一篇稿子反复读几十遍,找到多一个停顿产生的细微差别;或是做一个策划方案PPT,多做几次,并每次增加一个小技能,多复盘几次逻辑……如此,也就形成了自己的微观感知,一眼发现其中的不同。坚持至少1年后,再回头看看这些变化。
2、为一件小事做10种假设和方案
要让一个人成为一整个团队,看似很难,但只要多想几步,绝不能仅仅满足于当前的完成任务。举个例子,领导分配每个人需要想一个促进用户活跃的方案,这时应该列出来的,是ABCDE五个方案,且分析出A是最优的。这就是在训练微观体感,发现不同,形成独立的判断标准。
3、细节!细节!细节!做最挑剔的人
这个能力自己也在反复打磨,还是做得不够好。有时候,我们以为将PPT的颜色字体统一、或是确认没有错别字就已经做到了所谓的细节,却不知,PPT不同页之间同类标题的高度不统一也会造成翻页时的不适,也会在将文档共享出去后,才发现可以压缩成长图片。做产品也是一样,用户路径中的每个细节,都需要我们高要求地优化加载时间、文案、配色等等。
当我们可以在1分钟内找到极其类似的东西中出现问题时,也就有了微观体感。
4、借助外部力量弥补
自己做事情,即使做到了个人认为的极致,也容易有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缺漏,这时需要旁观者的协助,帮你去查缺补漏或提供新的思路方式。
身边的小伙伴有一天跟我说,这两天问你的事,我还是不太明白你表达的结论,当时听到是特别沮丧的,但的确,自认为的逻辑也只是基于我们脑海中已经深思熟虑过的,反复刻画的,可对于第一次听的人来说,是完全不同的基础。就像做产品必须将自己假设为一个小白,走路径,看细节,体验感觉。
这篇文章,严格来说,也是中观套路,但在写作过程中,我一直在想,上周的文章和这篇的思路及呈现有什么区别,希望有些不一样的内容。所以才有了配图,有了梁宁老师讲思路,自己探索方法。
成为高手的路还有点长,但庆幸已经在路上。。。。。
by Stephine 2018.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