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上书包去个小岛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从中环码头坐船约40分钟就到了香港个离岛,坪洲!
岛上非常宁静,比愉景湾、长洲以及大澳等岛镇宁静多了,即使周末来,也没有那种人流密集的感觉 。登上坪洲码头,顿觉写意平淡。
有人说这条街(上图)像日本小镇,色彩丰富的小平房、干净整洁的街道以及海风吹拂的环境。漫步在坪洲街上,一股朴质无华之感涌上心头。
坪洲公立志仁学校,建于1927年,是岛上首间学校。当时校舍只属临时租借性质,直到1935年在居民捐款和政府拨地资助下,校舍才得以正式落成。学校在高峰时有四百多名学生,可惜在2006年因为学员不足以致停办。墙上的两只小猫风雨不改地守在学校旁,像是诉说着美好的回忆。学校可以关门,岛民可以外迁,但是美好的生活不能断。
由于水路交通便利的因素,当年坪洲非常兴旺,早于清朝时期已有蓬勃的商业活动。例如牛皮厂,开于1930年代,后因为时代变迁而结业,而今活化后变为七彩缤纷的“秘密花园”。墙身画满艺术涂鸦,四处放满椅子、瓶子及轮胎,成为创意装置的打卡点。
牛皮厂旁的两棵树咋看并无特别,然而一位路过的老居民介绍,这两棵连理树曾被台风刮倒,后被重扶起来,仍然保持连理,正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老人说起忘事津津有味。数十年前,他是位码头工作人员,时常上晚班,当年的码头远比现在热闹,即使晚上亦会灯火通明,可惜由于产业外移,工厂学校纷纷关闭,居民搬离以至人数越来越少。老人在龙母庙外的铁棚里,对着海边的洋房说,好些外籍人士住在海边小屋,黎明即起就跑到海里游泳荡舟,之后再回家里洗澡更衣,接着坐船到中环工作。这等对大自然的热爱,相信很多华人做不到。
辞别老人后,翻山越岭半小时到钓鱼翁石。当日下着细雨,我们在山坡上的凉亭休整,然后沿着石阶来到海边沙滩,终于看到了这块被称为形似渔夫的巨石,但感觉更像孙悟空。
从钓鱼翁石沿着海边的山路走,看到不少先人栖身之地,果然是依山靠海的风水宝地。途中还有直升机升降平台以及大利岛。大利岛只有一条长桥连接坪洲岛,只是由于存储空间因素,手机没有留下照片,只好使用网图和各位分享。
和长洲梅窝等离岛相同,坪洲也设有不少古寺庙,如龙母庙、天后宫以及金花庙。据说这家金花庙源自嘉庆年间,岛民为了增加男丁劳动力而期望生子,听说金花夫人是位保佑人们生仔的女神,于是就在小巷搭起一间小屋,供奉金花夫人,流传至今。
到家媒体推荐的岛上小店,装饰带有六七十年代的港风复古元素。叫了招牌菜公司炒通粉和炸鱼柳多士,水准正常但未到必食层级。和长洲相比,坪洲美食较为逊色。
坪洲是个远离喧闹的地方。漫步于岛上,看到有些地方依然保留着旧时风貌,就像时光倒流。
这一刻,我们在时间的长河里停了下来。人生无需每时每刻都在前进,有时候停下来,休息一下,再往前走,获许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