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起虐童案例被曝光,被迅速传播、全民批判。
你可知道在监控摄像没有大面积安装之前,有多少故事已经上演?
网络大亨们纷纷举笔,把投枪准确地对准了施暴者、监管方、投资人——确实是罪有应得、死有余辜!
但为什么这样的故事层出不穷?
我的和回答是:除非有代价高昂、时间很长的上岗前培训,否则这样的故事不是小概率事件,而是大概率事件!
在这个狂飙突进的时代,我们固然吝啬在培训上投资(更因为怀疑它的实效性),但最最缺乏的乃是时间。当前,几个月就能涌现一个闻名于世的教育品牌,但一个好老师,除了天赋异禀者(不足教师群体的10%),至少需要几年时间定向培养。
一个年轻的母亲,带一个亲生的儿子,她往往时不时会“崩溃”。因为四岁之后的男孩,越来越体现出他们的“魔性”,绘本《大卫不可以》,生动地写出了第一阶段男孩的“顽劣”。
从进化角度讲,三四岁男孩的四处探索、翻箱倒柜、不得安生,就是部落男性必须具备的能力,在童年阶段得到提前训练。而五六岁,所有孩子在进行角色预演,包括性别、位置、尊卑、领袖与追随……
他们必须亲自上阵,才能知道自己是谁。他们没有也不能准备好乖乖听话,接受社会规定的一切。
所以他们不仅是在同龄人之间争取位置,而且还将挑战既定的秩序——所有的探索都是对既定秩序的试探,甚至挑战。
如何温和而坚定地授予社会规则?
如何允许儿童探索自我但最终接受必要规则?
教育有多难,只有站在教室里的人才清楚——她们面对的不是一个“大卫”,而是一群“大卫”,再加许多小公主、大公主,甚至红皇后。
她们未站到讲台前,对教育生涯多半是憧憬的,对儿童多半是热情和有爱的;她们刚刚站到讲台时,对自己是有信心的,对教育学、教育原理是相信的。
但残酷的现实最终会摧毁她们的信心和信任,她们发现,用大声吼叫,用暴力惩罚更有效,而且更省心——她们当然不明白,这样做其实不过是饮鸩止渴而已。
她们有多无能?有多崩溃?有多逃避事实、拒绝寻找真正的解决之道?
她们和孩子相互伤害。而孩子是上天的古老机制所致,本身是无辜的;她们则是虚荣机制和脆弱自我的产物,回头“成熟”后,又维护起这样的机制,这样的自我:不相信教育原理,不相信教育规律,不相信教育培训;不相信种子,不相信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