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说:“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但说了就说了,听了就听了,听多了,说多了,自然就如同说:“出门小心慢点”,不做加工就丢弃的正确“废话”。
其实,真正用心思考这句话,还是非常有道理,我们通常说连接,本质上不是说联系上,而是说一起协作产生新价值交换的深入连接。我自己就是一个连接就必须深入的价值认同者,对此有点践行心得。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听起来简单的道理,大部分人却忽略了里面几个有价值的词语:
第一,对于 “机会”的准确识别。
要正确的看待是问题还是机会,这就要先想清楚机会的定义,什么人在什么地方碰到了什么问题。很多是似问题的事情,也许这只是表象,仔细追问就会发现这其实是机会。我个人认为凡是出现问题的,是机会的概率很高,因为问题是痛点的一种表现形式。反之,看似机会的事情,也许是“坑”,别人一说需要啥,就感觉机会来了,不动脑子就去准备,一定会成为跳坑专家。
表面看似机会,一定有很多不为人知的信息存在,凡事简单看到机会,就一定有大量的人尝试过,因为不成功,所以才会留到现在,让你看到。因此这就要多思考一步,看看有多人在这个机会上尝试过,是不是存在不可逾越的环节,自己是不是擅长这些。多用心思考,机会理解正确,就会成功至少一半,事半功倍。做正确的事不过如此。
第二,对于机会的“有准备”。
明白了用户需求机会,真正要做的抓住机会,就必须有准备,这里的“有”其实就是"有针对性"准备。而有针对性则=提前+充分。提前充分准备,并主动连接,主动给予自己的"针对性"建议。
我们常说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其实就是要提前准备了解下这个人需要什么有价值的信息,当连接的时候,有针对性的给予建议供应,这便是有针对的提前准备。
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学会看用户需求,看竟品方案,看自身优势,寻找更加有利于解决需求的针对性方式方法来针对机会,给出方案并满足需求。就如同看病一样,先要对身体有个系统检查,才能给出药方。
提前准备也是如此,专注一个机会,以需求为中心,了解用户,场景,痛点的信息细节,有更加清晰的感知和信息输入,然后更加准确的给出针对性解决方法。
因此,所谓抓住机会,所谓成功,不过是客户认为你的方法比别人想的更充分,更加适配自己,从而选择跟你交换价值吧。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也是这个理,这所有的前提就是识别机会,提前有针对性准备。
如果我们面对机会没有抓住,我们就应该要反省,是不是自己没有识别正确的需求,又或者没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信息和提前准备,用更加符合对方的产品方法解决痛点问题,还有就是契而不舍的持续跟进,深入连接。
供需,刚需,就是说你提供的一定是需求方强烈需要的,甚至是必须的针对性价值。这才是供需和刚需,一定不是你有的就是被人刚需的。
很多人容易陷入误区,总是不加思考的就认为对方要米给米,要水给水,这就是准备,这就是机会。其实不然,这样的机会是难以形成刚需+稀缺的,更难以形成独特价值,因此也就很容易被轻易替代。
要抓住机会,一定是准确识别,提前有针对准备,主动连接,交付独特价值。
"有准备"的核心就是"针对性提供刚需价值"。
今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