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革命的摇篮
文/九瑞
圣地遥蓝映史光,延河浩渺韵悠长。
枣园政策开新宇,杨家岭中谋盛昌。
王家坪前筹战事,宝塔山下谱华章。
小米南瓜凝浩气,英魂护佑永流芳。
在时光的长河中,有一片遥蓝的天空,它承载着无数革命先辈的梦想与热血,那便是延安的天空。当我踏上这片土地,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走进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
首先来到了枣园,又名延园。这里花草繁多,风景优美,宛如喧嚣尘世中的一方净土。然而,在这宁静的背后,却隐藏着无数影响中国命运的决策与思考。1944 年 10 月至 1947 年 3 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在此办公。那座小礼堂,曾是中共中央书记处的会议室兼职工俱乐部,无数重要的会议在这里召开,智慧的火花在这里碰撞。平房三座,分别是作战研究室、休息室和机要办公室,每一间都见证了革命先辈们废寝忘食的工作场景。窑洞 20 余孔,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任弼时、刘少奇等领导人的办公室和寝室。毛泽东同志的旧居位于中间,东西分别是朱德旧居和周恩来旧居。站在这些窑洞前,我仿佛能看到他们在昏暗的灯光下,为了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日夜操劳的身影。在这里,中共中央领导了延安整风运动,筹备了党的七大,领导全国人民夺取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迎接解放战争的到来。枣园,就像一座历史的丰碑,铭刻着革命先辈们的丰功伟绩。
接着,又来到了杨家岭革命旧址。它位于延安城西北,自 1938 年 11 月中共中央机关迁驻到这里,直到 1947 年 3 月撤离。在杨家岭的岁月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继续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战争。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见证了那段艰苦卓绝的斗争。每一条小路都曾留下革命先辈们匆匆的脚步,每一间窑洞都曾传出他们激昂的讨论声。杨家岭,是中国革命的重要转折点,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弱小走向强大的历程。
王家坪,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党中央进驻延安后,军委和总部机关在这里领导根据地军民坚持了八年抗战。日寇投降后,又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进攻。1947 年 3 月 18 日,毛泽东、周恩来率部由这里撤离,转战陕北。站在王家坪,仿佛感受到当年革命先辈们面临的巨大压力和坚定的信念。他们在这片土地上,与敌人斗智斗勇,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不惜牺牲一切。
而宝塔山,自唐代以来便是延安的重要地标。北宋时期,范仲淹等名将曾在此屯兵设寨,留下众多文物古迹。明清时期,山上庙宇林立,成为文化中心。1937 年,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宝塔山成为革命圣地的标志和象征。宝塔不仅是革命精神的象征,还在抗战时期作为航标,为日机轰炸提供定位,险些被炸毁,后因中央指示得以保全。著名文学家贺敬之的名句“几次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深情地描绘了宝塔山在人民心中的神圣地位。站在宝塔山下,仰望着那高耸入云的宝塔,心中涌起一股崇敬之情。它就像一位沉默的巨人,见证了延安的沧桑巨变,见证了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
除了这些革命旧址,小米粥和南瓜汤也是延安革命精神的重要象征。在艰苦的环境中,战士们依靠这些简单甚至粗粝的食物,展现了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红米饭、南瓜汤不仅缓解了战士们的营养不足问题,还在寒冷的冬日里为他们带来温暖,滋润了他们的心田。这种精神象征着共产党人的钢铁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激励着他们在革命道路上勇往直前。毛主席等革命领袖以身作则,带头吃野菜,鼓励战士们克服困难,坚持革命。这种精神感染了全体红军战士,使大家能够在艰苦的环境中保持高昂的斗志和乐观的心态。
当夕阳的余晖洒在这片土地上,延安的天空呈现出一片遥蓝。那遥蓝的天空,仿佛是革命先辈们的英灵在守护着这片土地。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应该铭记这段历史,传承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勇往直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让那遥蓝的天空,永远成为我们心中的信仰和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