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是不是都在跟你说:“要多读书。”
朋友圈里,也总有人晒自己最近读了什么书。
你心里当然知道,读书是好事,能涨知识,能开阔眼界。
可当你拿起书,翻了好几页,字都认识,意思却完全没进脑子。心里毛躁得很,手总不自觉地摸向手机,刷一会儿 再说。
接着,愧疚感就上来了——“我怎么就静不下来?”“是不是太不自律了?”
这时候,如果有人轻轻对你说:
“看不进去书,也没关系。我们可以——出去走走。去外面,向天学,向地学,向大自然学。”
你看天上的云,它从不着急,只是慢慢飘,自在变换。
你看路边的小草,没人照顾,也照样向上生长。
去爬一座山,亲身感受什么是“山外有山”,学会谦卑。
去看一片海,亲眼见识什么叫“海纳百川”,懂得包容。
这,就是 “见天地,生敬畏” 。
去菜市场、去火车站、去老街巷口。看看凌晨就开始忙碌的摊主,看看为生活奔波的行人,听听坐在树下乘凉的老人们讲的故事。
这,就是 “见众生,知冷暖” 。
就这么一路走、一路看,你自然会慢慢想通一些事,放下一些执念,更了解自己喜欢什么,讨厌什么,能承受什么,不能接受什么。
这,就是最重要的 “见自己,明心性” 。
所以,朋友,“读书”不是唯一的学习路,别把自己逼得太紧。
学习,可以在书里,也可以在天地万物之间。
当你的双脚实实在在地踩在土地上,当你的皮肤清楚感受到风的温度,当你亲眼看到生命各种各样的活法——你所得到的领悟和力量,一样真实,一样深刻。
书本传递的是积累的智慧,而世界给你的,是流动的生命力。
如果现在的你觉得累了,书让你感到压力,那就合上它,推开门,安心出去走走吧。
天地很大,人生还长,我们换个地方,一样能成长。
路还长,我们边走边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