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记忆

听说现在90后都开始写回忆录了,别说我这个70后了。提起电影满满的幸福!儿时我看的都是露天电影。一听到有放映队来,家家户户早早的吃过晚饭,人人手里拿着一个小凳子,如果家里有老人就抬给有靠背的高凳子,那时候天气比现在冷,大人小孩都穿着“皮大衣”是自己用羊皮做的皮叉子,非常温暖。到固定的场院里占位子,当然各家老人们的凳子永远放在一起占中心位置。放映员们用几根铁架子固定好,再放上一块白布,小时候一直在想白布上怎么会有人出现,还能动能说话,有时会和几个小伙伴跑到放映机前仔细看,圆轱辘里没有人,说那是胶片,更奇怪的是经过手摇,电影可以往前拉或后退镜头。那时就几部电影,在各大队各小生产队反复放。如果去小生产队我就抬个小凳子或干脆甩手小跑,父亲知道后在后面追我,那时很小。《保密局的枪声》《神秘的大佛》《小花》《阿诗玛》《霓虹灯下的哨兵》《林海雪原》《英雄儿女》《白求恩大夫》《鸡毛信》及木偶剧《阿凡提》。在看了《白毛女》后我也用红毛线扎头发。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红牡丹》。讲的是中国民间杂技艺人的悲苦人生。影片结尾红牡丹愤然离开去寻找自己新的生活。

红牡丹的回眸一笑,成了多少少女的梦,多想有一个像她那样迷人的酒窝,我傻傻的多次照镜子,各种造型酒窝始终不见。最让我难忘的是她骑马射箭飒爽英姿的场面,骑马飞奔,在马上做着各种高难度动作,紧握缰绳飞身下马捡起地上的丝带瞬间翻身上马。这场面百看不厌。多次在梦里骑马射箭。红牡丹头上用丝巾围的发箍是很多小姑娘模仿的造型,我们那时没有漂亮的围巾就用家里母亲头巾,前额特意打个蝴蝶结。《牡丹之歌》更是家喻户晓,人人会唱的。只要看一遍《红牡丹》那晚回家我就唱个不停,父亲也跟着哼两遍,无奈的听我哼到半夜。啊 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

啊牡丹众香国里最壮观……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在粉碎“四人帮”前,有一句顺口溜形象地概括了七十年代的电影状况,“中国是新闻简报,朝鲜是哭哭笑笑,越南是飞机大炮,...
    大西洋的马哈鱼阅读 660评论 1 2
  • 刚刚看到一个测试,你能忍受几级的寂寞,第四级是一个人看电影,想了一下似乎自己从来没有一个人看过电影,不过刚刚刷牙时...
    人生漫步阅读 264评论 0 0
  • ——关于爱情(第一期) 又是一年寒冬,没有落雪的日子,阳光明媚。 七点钟醒来的我有些茫然,夏日里热闹的周末,如今,...
    她叫阿江阅读 597评论 0 0
  • 我原来不太熟悉夹竹桃,只是到了上海才发现它是这样的无处不在…… 最初见到夹竹桃是在浦东的世纪公园里,我亲眼看到它们...
    望江楠阅读 1,090评论 1 0
  • 胃主纳,脾主运;胃宜降,脾宜升;胃喜润,脾喜燥。脾胃之疾不宜呆补、漫补、壅补,应补中有通,静中有动,使补而不滞,润...
    深圳古中医学堂阅读 37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