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君非常努力,读书的时候,搞科研,参加比赛,专业成绩一流,工作以后一如既往地努力,天天加班到凌晨,一个人顶三个人用,十年后,他成为了公司的基层领导,虽然有房有车,但每天依然很忙碌。
B君努力程度一般,专业成绩一般,找工作的时候随便投了创业公司,十年后他成了千万富翁,他所在的公司叫做阿里巴巴。
做一个正确的选择非常困难,特别是当第一次经历的时候,这需要你有超人一等的眼光,破釜沉舟的决心,坚持己见的执着,还有水准之上的能力,当然也有一些人依靠运气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但这就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之内了。
当然本文的主题不是“如何找出下一个阿里巴巴”,我希望探讨的主题是,如何判别自己的东家是不是靠谱,有没有前景,需不需要换个坑,毕竟作为一个凡人,班还是要上的,以下几点仅供参考。
谈钱伤感情,不谈钱没感情。
是选择待遇好又稳定的大公司,还是选择薪水低工作强度大但是拥有无限未来的创业公司?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选择,但是不管什么样的选择有一样东西是绕不开的,那就是谈钱。
钱,在职场当中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人人关心,又人人避讳,心里想要,嘴上又不敢说,这种矛盾的心理相信每一个职场中人都碰到过。
而一家公司靠不靠谱,可以从对钱的态度上看出来。如果一家公司给你的只有许诺,什么上市了每个人配股,公司壮大了每个人都涨薪等等,一而再再而三的画饼如果你还会相信的话,那就只能怪自己太天真了。
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许诺的前景再美好也不如口袋里的人民币有用,投资的风险值得冒,但前提是要确保冒险成功之后属于你的收益会一分不少地落入你的口袋。
思想决定高度,思路决定出路
一家公司是否有发展前景,还可以从公司文化层面了解到。
如果公司文化是充满希望的愿景,并且大家都很认同的话,至少公司的向心力没有问题,反之,如果公司的文化只是口号的话,那公司前进的步伐就必然受到阻碍。
公司的文化应该一以贯之,持之以恒,google的创新文化,facebook的黑客文化,华为的狼性文化,这些著名公司的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了他们闻名于世的独特标志,也成为了他们一代代传承下去的基因。
而与之相反的,很多公司的所谓企业文化就颇为世俗,比如今年宣传的时候是争创十亿佳绩,过几年又变成了冲百亿,金钱可以作为业绩目标,可以作为考核标准,但不应该成为公司文化,否则这家公司就会因为太过浅薄,而难以达到更高的高度。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领导的风格决定了下属的风格,并最终会引导公司内部的风气。
有个朋友曾经跟我分享过一些公司的趣闻,他们公司的老总为人非常节俭,节俭到什么程度呢?
作为一个市值十几亿公司的老总,平时衣着朴素,吃饭也是在食堂,开得还是一辆快要报废的老款伊兰特,结果搞得公司从上到下都不敢开好车来公司,生怕犯了忌讳。
更有甚者,下面那些领导的风格也变得越来越“节俭”,朋友的直属领导就是如此。
以出差为例,他能买坐票的就绝不买卧铺,即使和不同部门的同事一起出差,也一定要和人家一起挤双人间,让对方郁闷得不行,本来报销是分开的没必要住一起,况且两个人根本就不熟。
领导以身示范,下属们也只好依照着“潜规则”来了,在这种情况下,又有几个人会心甘情愿地出差呢?
大而化之,面对只会忽悠不干实事的领导,下属也必然会选择敷衍搪塞;面对事事亲力亲为的领导,下属就会变成唯唯诺诺的应声虫;面对无为而治的领导,下属会各自为战而缺乏团队精神。
以上这些,我称之为稳定关系对,时间会“逼走”那些不符合这些特征的下属,并最终向这些稳定关系靠拢,如果你不符合这些特征,最终只有两个结果,被同化或者被逼走。
每一条公司政策都是影响公司“国运”的大事。
组织架构调整一般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对普通员工来说说不上好坏,但是如果频繁地调整组织架构,就说明公司存在问题,并且高层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企图以调整组织架构的方式改变这种现状。
但是很多时候都是越调越乱,不稳定的组织形式还容易使员工找不到自己的领导,或者出现了多头领导,在这种情况下,你想要有所作为是很困难的。
很多公司会设置一些奖励机制,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评选过程的不透明,领导凭借自己的一时喜恶而不是实际的工作表现来定名单的事例屡见不鲜。努力工作的人一无所获,会奉承表现的人屡屡拿奖,结果没有起到正向激励的作用,反而败坏了公司的风气。
此外,削减福利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因为这等于释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公司的财务状况出了问题,需要通过这种手段减少开支。
有人忙成狗,有人闲成仙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你身边总有一些什么都不懂的闲人,关键人家还混得不错,原因当然是多种多样的,有关系有后台,会溜须拍马,老员工老资历等等。
你如果“不幸”地跟他们有合作,你就会发现碰到的所有问题都是你的,你不仅要把自己那份做好,还要负责把他们那份也做了。
还是上文提到的那位朋友,他的公司工程部有一个主管,就是我说的那种“闲人”,平时发发邮件刷存在感,一有麻烦就来一句“搞不定,请测试部协助”把测试部的人招来了。
恰好测试部的领导是一个不懂得拒绝的人,客户的要求,领导的要求,甚至于别的部门的要求,他都拒绝不了。
发展到最后,其他同事都戏称测试部干脆改个名好了,改成“测试工程部”,然后工程部就可以改成“旅游观光部”了。
可能有的人会问了,难道领导不管吗?其实这个很好解释,在领导的眼中,他只关注结果,不关心过程,谁做的,谁出了多少力并不是关键,关键是事情搞定,客户满意,这就行了。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除此之外,适当倾听外部人员的意见也很重要,当你身处公司的大环境下,有时候是身不由己的,对你自以为熟悉的公司,有时候可能还不如外人看得清楚。
笔者有次去面试的时候,和面试官聊得比较投机,谈到公司的时候,面试官突然冒出一句,近几年听说你们公司发展不如以前了,你是不是因为这个跳槽的?我记得我当时直接否认了,并且列出了一些数据证明我们公司还是处于发展之中,跳槽只是出于个人原因。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我并不知道自己公司到底发展得如何,虽然季报年报的数据都是完美的大幅度提高,招人也一直在进行,怎么看公司都处于高速发展之中,但是几个月后,当同事告诉我公司开始削减福利待遇,并且停止招人时,我才意识到,原来真正不了解情况的恰恰是身处于公司之中的我,不过那个时候,我已经离开了原公司。
大部分人在听到不利消息后的第一反应绝不是改变当前的处境,而是逃避,找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说服自己这只是暂时的,对大部分人来说,求稳是一种相当正常的选择,而改变恰恰是最困难的。
其实,如何识别一家公司行不行虽然重要,但是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有明确的目标,学习什么,需要什么样的平台,是不是符合自己的期望和规划这些才最重要。
一种是在船沉没之前尽早换乘另一艘船,而另一种是为了到达彼岸换乘不同的船只,虽然行为看起来差不多,但是就本质而言,这两种选择是完全不同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