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树,这个名字更像我们的童年,曾经深深地存在过,然后消失不见,但他一直在我们的记忆深处,偶尔会被翻出,然后狠狠地怀念。
朴树,我并不熟悉。一直以为,他只有两首歌:《白桦林》《生如夏花》。第一次听《白桦林》就特别的喜欢,喜欢那悠扬的旋律,喜欢那歌词里的故事,总觉得这一首歌就像是一部电影,即使闭上眼睛,依然有画面,美,我曾觉得它近乎完美。直到上一秒钟,才知道故事是朴树“瞎编”的,当时,看着文字,耳畔正回荡着《白桦林》,一瞬间,五味杂陈。那么美的故事,没了真实,突然不想喜欢它了。
当看到朴树因为《白桦林》的“虚构”而拒绝主推,我突然觉得朴树好真实,好亲切。
人生是一段万分复杂的征程,每个人都不得已放弃了纯真。为了迎合这社会的规则,为了生存,我们不得已让自己变得世俗,不得已让追求掺进了“杂质”。
朴树是乐坛最大的一棵奇葩,奇葩到十年不发歌,人人都还惦记他,奇葩到他一出专辑,立马会成为最热的话题。
其实我们每个人,内心都和朴树走了同样的路,一如村上小说《海边的卡夫卡》里的那个少年,迟早要走出自我的高墙,和外面的世界对峙,最终在个人与世界间寻求一个连接点。
不同的是:有些人彻底败给世界,被世界剥夺了太多真与美,而朴树,他是海边的卡夫卡,仍愿意为夕阳活着。
喜欢朴树的人们,喜欢的是朴树的歌,更喜欢朴树的气质,那种坚持纯真又能为生活而改变的气质。
朴树,是我远去的童年,没有走远,也许,注定了不会走远。
这是我2017年写录的文字,当时只在团队公号发音频,自己都没有想过整理文字……时隔两年,才想起这篇差点被遗忘的作品。
其实音频才是当时的重点,文字是没人看的,整理出来,留作纪念。
后续抽时间写一篇最近的关于朴树带给我的思考,感谢各位简友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