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给粤港澳大湾区最首要的定位,就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这里有十分活跃的民营经济,有高度完备的产业链条,有品种繁多的金融工具,是很适合于孵化科技创新的,但是,这个囊括7000万人口的大湾区,涉及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个货币区,有很多无形的墙在阻碍着全要素的流动。
香港创新实力雄厚:有4所大学排名全球100名之内;有16所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超过广东省;还有几位科学家甚至有望拿到诺贝尔奖。而珠三角内地九市的生产能力又很强大。按理说,这是绝佳的搭配,是上天的恩赐,但是两者之间却很难无缝接轨,将优势转化成具体的成果。
说到底,在高层眼里,粤港澳大湾区的任务就是要在科技创新、服务贸易两大方面取得巨大突破。服务贸易暂且不提,科技创新离开国际性人才的参与,肯定是行不通的。
在芯片设计、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生物医药这些关键性领域,与美国相比,中国在核心技术上至少要落后20年。
追赶世界最先进的水平,不是单靠国人卷起袖子、闭门奋斗就行的,还需要借助外力,也就是全球性的人才。
这一点,我们看过往几十年的历史就明白了,中国在两弹一星、生物科技等领域所取得的重大突破,很少是完全依靠本土培养的人才队伍的,基本上都有在海外任教的华人教授回国助力。
有多少海外的顶尖人才愿意来粤港澳大湾区,决定了大湾区所能抵达的最远边界。正如马化腾在第十二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上说的,“赛道已经准备好了,就等接棒的运动员了”。
2019年5月,美国继中兴之后,又开始“制裁”华为、大疆。网上流传的段子说,这不是美国与中国的贸易战,是美国发起的与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办之间的贸易战。
这片神奇的区域,走出了华为、中兴、大疆等科技巨头,堪称中美贸易战演化成科技战的桥头堡。
平常,它掩盖在大深圳的光环之下,但在当前这种非常时刻,粤海就显露出了自身非凡的实力。
在2019年5月21日的记者见面会上,华为的任正非透露说,他很喜欢一幅照片——一架在二战中被打得像筛子一样的伊尔—2飞机,尽管浑身弹孔累累,但它依然坚持飞行,最终安全返回。“我在网站上看到这张照片,觉得很像我们公司的情况,就发给大家。我们现在的情况就是一边飞一边修飞机,争取能够飞回来。”
这是华为的韧性,也是粤海乃至深圳的生命力。
中国的区域分化太严重了,以至于很多时候,我们只能集中力量单点突破,造就几个极域地带来跟全球竞争。美国有华尔街、硅谷,日本有银座、筑波科学城,而中国则有一个粤海,一个与国运深度捆绑的小小街道。
上市公司数量比一个省还多
粤海街道位于南山区的中心,面积不大。根据深圳市规土部门的数据,粤海街道辖区陆地面积只有14.23平方公里。如果不考虑红绿灯和塞车,开车绕一圈只要十来分钟。
再看行政级别,它只是个处级单位。在讲究政治地位的中国,绝对“不值一提”。但就是这么个小小街道,蕴藏着足以叫板全球的力量。
一个粤海街道,创造了不少于2509亿元的GDP。整个南山区的GDP为5018亿元,排名中国第三,一个街道就占了其半壁江山。如果把它看作一个城市,粤海的体量已相当于省会兰州、经济特区汕头,轻松挤入全国GDP前一百强。
一个粤海街道,所掌控的资产富可敌国。根据《2018年胡润全球富豪榜》,这里坐镇着两位全球华人首富,拥有2950亿元财富的马化腾以及拥有2600亿元的许家印。多少商业帝国的总部,就挤在这个小小片区里。
一个粤海街道,在资本市场上所能支配的资源相当于一个省。这里诞生了112家上市公司(截至2019年4月),几乎秒杀绝大部分中西部省份。这些登陆A股、港股、美股的深圳企业,利用全球资本扩张自身实力。
当地一名公务员感慨:这里每天都在经历潮汐式的人流、车流,上班时车从四面八方哗啦啦地涌过来,下班时又像退潮似的散开去。以至于很多人下班以后不敢马上走,要在办公室待上半个小时。
30年前,粤海不过是一片滩涂。30年后的今天,粤海成为中国科技高地。
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318栋产业楼宇,分布着946家高新技术企业,还埋伏着当今中国最有爆发力的“独角兽”,数量多达9只。它们涵盖了当今中国诸多高新技术产业——人工智能、大数据、云服务、量子通信、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
粤海的实力深不可测。仅一个下辖的高新区,就能创造深圳1/5的税收、1/3的专利。
可能你会问了,为什么作为中国第一大都市的上海也在发力科技,但在这次科技大战中的曝光度,却比不过一个粤海街道?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粤海的经济底色了。遥看魔都的经济格局,国资、外资、民资三分天下,国有资本力量雄厚,天然注定了上海的创新会更多受到有形之手的牵制,重复建设、利益输送、推诿扯皮的事并不罕见。反观粤海,创新的主导力量是民企,其活力和效率自然更高。从昔日一片滩涂蜕变成今天这个模样,粤海的腾飞是建立在解放精神禁锢的基础上的。每一次解开枷锁,粤海总能激发出更多的活力。
它的成功,并不是制度安排上有多么特殊,而是每次改革推不下去的时候,总有一个声音在天空回荡:“如果要杀,就先杀我好了。”这也是“深圳模式”的真正本质。一种对旧有机制的毁灭后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