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最好的告别》,从书中可以找到面对衰老和死亡必须要面对的三个问题:当独立、自助的生活不能再维持时,我们该怎么办?在生命临近终点的时刻,我们该和医生谈些什么?应该如何优雅地跨越生命的终点?的答案。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所见到的大部分情况就是子女照顾。书中也提到了一个这样的例子,但是经过一系列的事情后,老人还是被送到了疗养院,在决定将父亲送到疗养院时,书中这样描写:“她觉得自己的神志在弱化。她想当个好女儿,她希望父亲安全,也希望他快乐,但她想要一份可以控制的生活。”。除了疗养院,书中还讲述了新桥、伊甸选择、山伯恩之地,在这些地方老年人具有选择权、主动权(他们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时间、可以养宠物),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像疗养院一切出于对他们安全考虑的决定。面对衰老,家人和病人本身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家人一般会把安全放在首位,而安全就意味着束缚、不自由,但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一生来追求精神和肉体的自由,老年人也一样。目前我所见到的大部分都是家人出于安全考虑,忽略老人本身的选择。
对于第二个问题,指的应该是“艰难的谈话”,即为了阻止将会发生的情况,病人愿意做哪些取舍。文中讲述了作者和苏珊·布洛克问父亲愿意做什么取舍,苏珊的父亲的答案是“只要还能看足球比赛和吃巧克力冰激凌,就足够好”;作者的父亲的回答是“他不能接受身体完全瘫痪、全靠别人照顾生活。他不仅希望与人作伴,他也需要继续掌控自己的生活和世界”。没有“艰难的谈话”,没有当事人自己的选择,我们怎么知道那些“正确的决定”是否真的是当事人所满意和适合的选择。就好像如果苹果去给柠檬做选择会发生怎样的结果?柠檬的任务是极尽的酸,苹果的使命是极尽的甜,苹果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为柠檬做出的“正确的选择”是使其尽可能的变甜,但是柠檬适合的是酸。书中还提出了“解释型”医患关系,即真正的关心病人的想法,并根据病人的选择提供指导,由病人自己决定如何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是选择在冰冷的机器上结束自己的生命,还是在家人的陪伴下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而选择怎样度过人生最后的阶段经济发展相适应。第一阶段:国家极度贫困,病人因得不到专业的诊断和治疗而在家里亡故;第二阶段:收入水平提高,医疗技术不断发展,病人生命的最后往往在医院度过;第三阶段:收入攀升到最高水平,病人有能力关心生命质量,居家离世的比例提升。
针对第三个问题,正如书中提到的“面对年老和患病的时候,人至少需要两种勇气,第一种是面对人终有一死的勇气,第二种是依据发现事实采取行动的勇气”。(2020.3.27 16:23 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