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是华夏数千年文化精神孕育出来的、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艺术形式,印章是中国书画作品中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一、印章的起源与发展
印章,自春秋战国始,是受命做官的凭信,也广泛用于封固简牍,随着造纸技术的改善和推广,印章的施用,也逐渐由钤于封泥转换为蘸朱红印泥钤于纸上。
据《十国春秋》记载,前蜀茂州刺史许承杰“每修书题印,微有浸渍,辄命改换,书佐苦之”,这里“题印”即盖印、钤印,与“题款”意义一样。从这里可以看出,在前蜀时期已有人在书信来往中开始钤印了。
正是私印介入信函和公文,才使书画款印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纸张的普遍应用,不仅改变了印章的使用方式,也为印章与书画艺术的结合创造了条件。
在重文轻武宋朝,经宋徽宗、宋高宗等皇帝兼书画家的提倡,鉴藏印在文人士大夫中风靡一时,书画款印也随之迅速发展起来。北宋时期使用书画款印,目前可见最早的实物是欧阳修的《致端明侍读书》,这件尺牍上钤押“六一居士”印。欧阳修平时所用的“修”字印和“醉翁子孙其永保之”都是兼具收藏意义的印。
宋徽宗设立画院,其本人也是诗书画的践行者,在自己的画作和古书画的签名题记上都可见到其“御书”长方形印和葫芦形印等款印。
通过书画家们的艺术实践和推动,在北宋后期,印章已经成为书画作品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书画作品上署款钤印的格式,也已被当时文人们广泛接受。但真正在书画作品上大量使用款印,并且所用印章名目繁多的,当以米芾为先驱。
元代蒙古人入主中原,在政治上实行野蛮落后的等级制度,使得许多文人绝心仕途,转而寻找新的心理寄托。而社会上“政统易于上,而道统则仍存于下”,于道如此,于艺亦然。相对宽松的文化环境有助于艺术传统的一脉相承,诗书画印的融合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其中最为著名的人物首推赵孟頫、王冕。
自宋元开始,石章在文人中普遍乐于采用的篆刻材料,使文人们不再处在篆刻的门槛之外,而是登堂入室,使文人篆刻集书篆、设计、奏刀镌刻为一体。从此以后,印章艺术成为文人气质、思想和审美趣味的直接体现,并真正成为诗、书、画不可或缺的有机成分。
近代书画名家无不注重书画印的融合,许多书画家本人即是治印高手,如吴昌硕、傅抱石、陈师曾、齐白石、来楚生、余任天等,都是集书画印三位于一体的大师。有的书画家对于作品中印章的运用却有着独到的见解,用印的讲究程度几乎到了苛刻的程度,如石涛、八大,其款字多用带有隶书味较浓的清道人体,用印则多为己刻的苍润遒劲一路的风格。潘天寿所用印章多出自来楚生、余任天、沙孟海等之手,属苍莽浑雄一路印风,与其书画相得益彰。傅抱石亦擅治印,画风雄奇深邃,款字瘦硬劲挺,印风简淡空灵,整体归结于清、逸二字。陆俨少用印多出自韩天衡、石开之手,且每人皆刻成批的印章,二人皆印坛高手,风格独具,空间布局与线条质感同陆画极其吻合。刘一闻刻魏启后用印,朱培尔刻李世南用印,吴子健刻谢稚柳用印,均可称书画印和谐统一之楷模。
二、书画印章按内容分类
1、名章。泛指作者姓名、字号等代表作者身份的印章,用于作者落款之后, 一幅作品有一或两方名章为宜,两方以上名章时要有阴阳变化,且大小最好相近,间隔至少一个章位, 名章有时也可作手章使用,因其意义比较严肃,固以方形为主。古代直呼对方姓名是很不礼貌的,见面只称呼字、号,字与名要有相关意思;别号也是对人的称呼,但与名字没有什么关系,而往往反映了一个人的志向、爱好、性格特征。斋馆印,文人墨客多喜风雅,往往根据个人的喜好,给自己的住处、书房起一个名称。姓名印是钤在落款下面,书画同理(一到二枚,不宜太多)。如落款是有姓有名,可只用姓或名章。后面次序是字号印、斋馆印。斋馆印可当闲章使用,但要取正方形之外的形状。姓名印不可作闲章使用。
2、闲章,是为了丰富画面、完善构图而用的章。内容多以与作者的喜好、作品的内容有关的词句或形象(如座右铭、作画时间、作画时的心情、作品的寓意、吉祥语等)。根据用印的位置又可将闲章分为三类:一是引首章(起首章),起首章较小,多为长方形、椭圆形、葫芦形等,较多的为满白文和细朱文。内容来说有年号、祖籍地名、吉祥语,大多钤在画面的右上角,盖在正文的开头部位。如果一幅作品只有一个字,引首印应盖在这个字的右上角,上不超过字的最高笔划,右不超过字的最长笔划。一般,四个字之内的作品都应盖在第一个字的右上角,字数多者应盖在第一、二字之间的虚空处。如果是书法作品,应钤在右边第一行的第一、二字之间的右侧,或第一字的右侧并稍高于字头。国画,如题款在右上角,与书法同理;如题款在画的左边,或其它地方,此印应省去不用。二是拦腰章(拦边章),比较长的作品,视觉上的首尾不能相及,用一腰章能起到连接首尾的作用,多用长条或随形章。三是压角章, 压角章较起首章大而凝重,一般为方形。 只用在画上,是画中最大的印,只能钤在画的左或右下角,与起首章成对角呼应,二者不能上下成一直线,否则整幅画重心向一边倾斜。内容常见的有斋名、成语等,钤在画面的下角,或左或右,但不能左右都钤压角章。
闲章在内容上很广泛,无严格限制,如吉语、诗词佳句、成语等。由于这类印是用文字表达对某种意境、志趣的追求,对于提高书画的品味作用很大,有时它还能起到补充内容、深化主题的作用。还有一类比较特别的是肖形印。如四灵印、十二生肖印、神话故事印等等。肖形印要以古之肖形为宗旨,追求质朴自然的效果,不能一味求真取实,否则失去了肖形印的传统特色。尽管这些被称为闲章, 但其不受文字多少、内容的约束,可以有很多形式。 是篆刻艺术的一大亮点,又为书画作品增色不少。
3、其它。收藏章,用于书画作品、书籍等私人收藏。方形、圆形都可,偶尔也有随形,印面要小,以免造成对藏品的破坏。为了不污损文物,这类印往往是朱文(也称阳文),刻得很细,很精巧。
三、书画印章的使用
1、印章的使用应与书画创作相匹配。
(1)篆刻水平与书画创作水平相匹配。如果篆刻粗劣,反而会成为书画上的污点。篆刻不等同于雕刻,篆刻艺术和书法艺术一样,讲究章法、布局、刀工,切不可用呆板无味的机器印章和粗制滥造的图章。
(2)篆刻的风格要与书画作品相协调。一工俱工,一放俱放,才能相得益彰。
(3)闲章的文字内容与书画创作主题相契合,有点明、加深主题的作用。或藏弦外之音,使观者有余味。
2、能调整、强化书画构图。
(1)平稳重心。印有轻重,朱文轻,白文重。两印相叠,朱文在上,白文在下。印有大小,小的在上,大的在下。方形印最重,其次是长方形、圆形、椭圆形。姓名印、压角印一定要用正方形。起首印以长方、椭圆形为多。边章可用长方、椭圆、圆形。
(2)增加变化。平板处加印可使其变化,空疏处添印可使其充实,失重处加印可使其平正。尤其是书法、水墨画,可使其鲜亮。
3、用印宜成单数。古代称奇数,其中包含扶阳抑阴的意思。画面上钤一方或三方效果较好,也便于处理。两方尚可,书法作品一般印不过三,画作也不宜用印过多。否则有喧宾夺主之嫌。
4、印泥的选择。办公室的印泥不能用,很容易溢油,要化出来,糟蹋了字画。需要书画专用的朱砂印泥。颜色或红或朱。蓝、绿等色不可随便用,这是书画家居丧期间才使用的。黄色可用在红纸对联,或其它以红为底色的作品上。
5、书画作品用印的讲究书画上落款盖印,印比字大不可以。大幅盖大印,小幅盖小印,理所当然。 国画直幅落款字下盖印,直下底角,不可再盖压角闲章。如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闲章。如上款字印接近下角,闲章就不需盖了。国画横幅落款,左右两头角边,不可盖闲章。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方形闲章,左下落款,右下角可盖方形闲章。如不需要盖闲章,而勉强盖上,反而弄巧成拙。长方形,圆形,长圆形闲章,不可盖在下角方形压角闲章处之地位。 方形闲章,不可盖在书画上端空白处,即引首不用方形闲章,否则就喧宾夺主了。 盖二印: 一方形,一圆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一大一小,不可匹配,同样大小可匹配; 一长方形,一椭圆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 距离不可太远太近,相隔一个印距离正好; 印文、章法、刀法各异,不可匹配,要用相同刀法所刻印章。
落款盖印之下,不可再题字。印章上下有字掣肘,就失去自然现象。 已经落款盖印字画,款后不可再落上款赠人,否则就失敬了。花头、鸟尾、树枝、山顶上不可落款盖印。
落款上端不可盖闲章,压在人名头上,人家很忌讳。一来失礼,二来破坏了画面。
盖压角闲章,不可太小,宣纸四开,用方形石印,大约3公分,比较适中。 盖压角闲章,不可盖二方上,一方正好。印与边距离约1.5公分为适中。
6 、书画上,不可盖上劈头大印,即成巨印炸弹,毁灭了画面美,令人看了很恐怖。书画上姓名印,不可连盖叁印以上,应盖二印,或一印妥当。书法四联首幅,右上可盖印首小长形章,其馀不可盖,如统统盖上,行气就破坏了。
用印应讲究,但不必拘泥,要经常多看名家作品用印,便会领会到其中的妙处。在墨色淋漓的作品上,配以精巧别致、引人注目的殷红印章常可起到调整重心或锦上添花的作用。无论是巨幅大作,还是册页小品,钤上几方红色印章,往往能给观赏者以高雅清新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