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毕竟是处在社会中,处在各种关系中,除非真去闭关到山洞里,永远不出来。还有的朋友说,出了家就清静了。寺院也是小社会、小江湖,也需要面对芸芸众生、各种关系、各种烦恼、分担和应对。这个世界没有真空之地,没有能真正与世隔绝的地方。逃避不了,只有勇敢面对。面对世界和众生,其实首先是面对自己。
每当我来到吴江总部闭关时,总是清静而高效,回到苏州,接回女儿,似乎就立刻进入鸡飞狗跳的状态。女儿不断逃学是一种索取爱的方式。我于是反思、自省。
作为一个讲师,无论在讲台上、舞台上,被多少人崇拜、被多少人信任、被奉为人生导师、被鲜花赞美包围,回到家,就必须随时切换角色。素位而行,做家庭关系中,该做的那一个角色。回到家,我们不是讲师,是妻子,是妈妈,是父亲,是儿女,我们不是讲师。家庭不是讲台。我们回到家,就该把演讲、说教、台风、经典,统统收起来。该撩起袖子做饭,拿起笤帚拖把打扫卫生,洗马桶、倒垃圾。千万不要因为在家之外的所谓的成就和光辉,回到家就俯视家人。这样的傲慢,是越位,是不通达。
所以在家,女儿不需要我做讲师,她需要我做妈妈。面对父母,我还是那个他们从婴儿带大的女儿,不是讲师。
距离产生美啊。不同处一个屋檐下,外人总是看到我们所谓的光芒。但在身边最亲近的家人眼里,我们还是多年来的那个孩子、枕边人、妈妈,不是超人、不是导师,是那个会便秘、起床有眼屎,穿着睡衣看着也邋遢的家人。也很庆幸,家人一直在身边,每当我们带着听众的仰视、称扬,带着指导了别人、解答了别人困惑烦恼的伟大感、崇高感、不凡感,其实是带着傲慢回到家,家人的一个眼神、一句带着怨气的话,就可以瞬间把我们拉回现实。
我们也必须要感谢家人。因为他们让我们时时自省有没有傲慢。
我们也必须要感谢家人,让我们回到家,尽本分,让我们有机会历练随时切换角色这个法门。让我们回到家,只有站到家中的位置上,才能圆融的平衡这一切。
我们也必须要感谢家人,让我们时时清醒的看清楚自己的平凡,看清楚我们真的离超凡入圣还有十万八千里。
我们也必须要感谢家人,让我们学会真正可以包容任何人,真正放下自我。跟家人相处不好的地方,往往很可能是我们最隐秘、最深层的缺点。
哪怕那个以前的爱人你不再爱了,哪怕孩子一身缺点,哪怕父母也不再高大伟岸。家人没有变,是我们自己生了傲慢心。家人不能用来俯视,不能用来挑毛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最亲的家人的习气、毛病,我们都不能完全接纳、完全包容,不起烦恼,出了家,“外人”的习气毛病,你能完全接纳包容?理解并化解?能完全走进别人的内心?
站在讲台上,我们常常以最佳状态、最美的形象示人,诲人不倦、光芒四射;回到家,我们一身疲惫,不想说话,没有耐心,孩子的哭闹、老公的呼喊、父母的抱怨,都变成刺耳的噪音。外人需要度,家人也需要度啊。家人也喜欢看到我们好状态、好仪容、好语气。在家尽本分,就是修布施、修智慧。
时时提醒自己,素位而行,把当下该做的、该尽的义务,都默默去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