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深夜长篇大论写小作文,还是强迫性给对方提供他本身不需要的情绪,都属于恋爱中的自我感动。
自我感动一旦给自己带来了痛苦,给对方带来了压力,就会造成谁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上个月我分手了,回首这段为期一年半的感情,快乐有过,但更多的是痛苦和隐忍。
刚开始的时候他非常热情,对我很好也很有耐心。
我稍微闹点小脾气他就会给我买奶茶,约我出去打小游戏,就算我因为生气不回他消息,他也会不停地发,直到我理他为止。
我平时不喜欢表达,有问题也不肯直说,一直拧巴在那里。
每当这个时候他都会温柔地告诉我:“我是你的男朋友,我们还有很长很长的以后,我想我会等到你愿意好好跟我沟通的那天,把心里话都说给我听。”
当时的我觉得他真的很好,真诚又可靠,最重要的是很喜欢我。
可惜好景不长,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感受到的是他逐渐冷淡的态度。
我生气他不会再哄我,和他聊天他也不会再秒回,就连想跟他好好沟通,他也会说跟我讲不通,说我脑子里有东西。
为此我写了好长一段话给他,自以为他看了之后会明白我的心思,可朋友知道后却说我是在自我感动。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有人用这个词来形容我的行为。
但我依旧固执,自认为对他很好,他肯定会重新喜欢上我,慢慢离不开我。
可一切都只是我以为。
去年七夕我花了一个月的空闲时间,用毛线亲手给他勾了一束配色热烈的郁金香。
但当我开开心心把花送给他的时候,他却连手都不肯伸。
原来一个人,真的可以凭借冰冷的眼神,杀死另外一个人的热情和喜悦。
印象最深的那次是在一个下暴雨的晚上,我突发奇想的开着车去买甜品,因为我觉得这样疾风骤雨的夜晚,和甜品一定很配。
其实也是因为他喜欢吃甜品,我觉得我这样去买的甜品他吃着肯定更开心。
可结果恰恰相反,我买好甜品送到他家楼下,他却不肯出来拿,他说:“我又没有让你买,我也不想吃,随便你给谁吃。”
但是我就是不相信,固执地在楼下等他,给他打电话,但是他一直没有接,也没有回复我。
后来我只能默默把甜品带回家,一个人哭着吃完了所有。
最后的最后,他告诉我:“目前的状态是很想分手但是舍不得,可是舍不得回过头来想想,是真的不爱了。如果让我来决定,那就是早点结束早点解脱。”
我想,终于还是到了要放弃的时候,他已经把这段感情当成了桎梏他的枷锁,他渴望结束,渴望解脱。
在他不喜欢我了之后,我所做的一切努力,其实都是在自我感动。
是我没有意识到,我再怎么对他好,他也不会感激,反而觉得这是很大的负担。
我看到网上有人说:
“恋爱中,你所有的行为的出发点都应该是为了取悦自己开心,而不是为了讨好对方。当你因为渴求回报,而付出感情时,很容易让双方都感受到压力与伤害。”
或许我和前男友之间就是这样吧。
我不断为了取悦对方为了获得他的爱而折磨自己,但是我想要的回报他给不了我,也不会给。
同时,我疯魔般地用自己的方式对他好,对他来说也是一种无形的压力,更加令他不敢轻易提分手,只能选择冷漠以对,而我唯一能得到的感受就是崩溃。
其实不喜欢了就是不喜欢了,我做再多也没用,哪怕曾经海誓山盟情许白头,都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
一个人想留,不论如何都会留;一个人想走,用尽手段也拦不住。
其实这些行为不仅是令自己痛苦,更是一种自我消耗,甚至让我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值得别人爱?还有勇气再爱一个人吗?
这样一味的依靠讨好和迁就的感情,必然不会长久,曾经我也不信,现在自食恶果了。
自我感动式的付出导致我在恋爱中走的每一步都很痛苦,直到走出这段失败的恋情,回头去看才发现,自我感动这件事其实是可以避免的。
我们在为对方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期望,但有时候,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既然我们决定要为对方做这件事,就应该是无怨无悔的,而不是以要求回报为目的。
也不要盲目地付出,不要一直沉浸在自己的感受里,其实比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更有效的是跟对方好好地沟通,明确对方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而不只是“我们想”。
但是任何美好的爱情故事都是以双向奔赴为前提,一个人的坚持终究不会走得太远,双方共同的付出才有可能收获永远。
我们任何时候都要保持理性,不能被恋爱的甜蜜冲昏了头脑,也不能自我付出自我感动,到头来却发现只是在唱独角戏。
当我们可以清晰地认知到,不用靠着对方给予的回应来获得快乐实现自我的时候,自我感动也就离我们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