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东,他偏往西。喜欢唱反调,专做父母不喜欢的。
说不得骂不得,脾气特大,动辄不是把自己锁屋里,就是离家出走。
对父母越来越不耐烦,顶嘴,甩脸,拒绝交流沟通。
有一次,朋友一天被气哭了三次!
心理学上将这种,孩子自我意识日益增强,出现情绪不稳定,行为冲动,思维偏激的现象,称为进入“叛逆期”。
家有“叛逆儿”,如有一颗行走的火药桶子,敏感、情绪化、一点就爆。
可是这一切,真的只是“叛逆期”作祟吗?
行为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孩子的每一个行为,背后都隐藏着一个诉求。
孩子叛逆的背后,你真的读懂了吗?
一、叛逆的本质是无助——越叛逆的孩子,其实越无助。
孩子的行为不会孤立存在,叛逆的表面下,可能是他的内心在“哭泣”。
叛逆,不过是孩子与父母沟通无效所诞生的产物,亦是孩子最无助时发出的变相求教,试图引起父母关注。
二、叛逆的背后,是爱的匮乏。
教育家兰海老师说的:“孩子的问题,不是他的行为,而是内心需要。”
可惜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了孩子叛逆的情绪和行为,忽略了孩子的真实需求。
爱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
所有顽固的坏习惯和叛逆行为背后,都是爱匮乏的痛苦呐喊。 如果每个父母都能听到叛逆背后的呐喊,就不会简单的跟孩子对立,堵死沟通的情感渠道了。
凝飞早练晨读2020823家庭教育学习分享——孩子的“逆”,往往源于家长的“叛”
叛逆是权力斗争的产物——
孩子渴望独立,父母却事事包办;
孩子想要自由,父母却将孩子紧紧拽在手中;
孩子试图规划自己的人生,父母却强行设计孩子的未来。
孩子的“逆”,往往源于家长的“叛”。
父母的强势看似是为了孩子好,实际是保证自己的权威不可侵犯。
久而久之,当孩子攒满委屈,他就会越来越叛逆不听话,导致亲子间的权力斗争。
父母和孩子针对一件事,彼此都想要争取一个控制权或决定权。
然而,他们不会去想这个事件的一个合理性与正确性,只要自己能“说的算”就行。
孩子认为“我有权利决定”,可妈妈却认为“你必须听我的”。
一边是渴望做主的孩子,一边是不愿放权的父母。
于是,叛逆就这样诞生了。
所以,孩子的叛逆很大程度地来源于父母过多的管束和压制。
叛逆,不过是孩子与父母间权力斗争的一场较量。
心理学家曾奇峰说:“没有叛逆的孩子,只有叛逆的父母。”
孩子种种的不听话,叛逆,其实都是对父母不恰当的教育和错误沟通的反馈。
孩子叛逆,往往意味着整个家庭都需要改变了,而不止是孩子。
一、看见,是改变的开始。
心理学有研究,孩子的每个行为背后都有正面动机,父母如果不能看到他这一点,孩子的生命力就会得不到释放和引导,会走向两个方向:攻击别人或攻击自己。
只有看见孩子叛逆背后的动机,才能给予合适的帮助与引导。
二、理解,是打开孩子内心的通道。
《叛逆不是孩子的错》书中指出,叛逆的孩子几乎都会觉得不被家人理解,家人也确实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那样。理解是最有效消除叛逆的方法。
只有家长理解了孩子的内心,说出他的需求,孩子才愿意和你沟通,倾诉。
三、赋权,对孩子最好的尊重。
跟孩子一起制定规则,给他一个明确的界限,在界限内让孩子做主。而不是永远说不,一味的干涉,否则他就只能通过暴力来争取获得自己想要的。
有句话说得好,放弃对孩子的控制,才能获得更多的掌控权。不强迫孩子听话,孩子才会开始听你的话。
孩子的叛逆不是一两天形成的,自然也不会在短时间内改变。
但家长只要给予足够的爱与耐心去引导,孩子自会慢慢收起身上的刺,慢慢靠向你。
愿每位父母都能早日读懂孩子的叛逆。
愿每个叛逆的孩子,都能早日回归家庭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