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专门研究黄忠的从军时间和官职,整合、细化相关资料】
《考究篇》是史料的收集和对比,是针对疑点的专门解决,所以看的时候,有朋友反应觉得史料很零碎(即便是总督本人看也是如此)。总督希望通过串联的方式,让时间轴更加清晰一点,所以推出《复考篇》,对黄忠的史料重新整合。
仕刘表,寇豫章无果
刘表初平元年(190年)经董卓推荐,出任荆州刺史,刘表单骑入荆。
初平二年(191年)刘表靠荆州地方世族掌握荆州除南阳郡外、七郡的统治权。
建安三年(198年)长沙太守张羡叛变,连年不下,张羡病死后,张羡儿子张怿接任,刘表才攻下长沙、零陵、桂阳三郡。
建安四年(199年),刘表任命黄忠为中郎将,派他和刘表从子刘磐守长沙攸县。
建安四年(199年),刘磐十分骁勇,多次入侵艾县、西安等县。
建安四年(199年)孙策分海昏六县,设太史慈为建昌都尉,抗击刘磐的入侵,镇守南方。从此刘磐的军队不再出现,也不再入侵豫章。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袭,染伤身亡。
建安十一年(206年)太史慈病逝。
建安十二年(207年)刘表病逝。
总督简析
可以假设黄忠最早在191年跟随刘表,但是最有可能还是198年在张羡、张怿讨伐战中数有战功,所以建安四年受任为中郎将,和刘磐一起镇守长沙郡下的攸县,入侵豫章郡的艾县、西安等县。但是,能查到的记录只有刘磐表现十分骁勇,没有提到过黄忠的战绩、战功,而后刘磐又被太史慈完全镇压了,所以黄忠在刘表从军生涯并没有亮眼的成绩。
从军:(191或199~207)17或9年。 官职:中郎将
降曹操,守长沙无功
建安十三年(208年)刘琮举州降曹。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命令文聘和曹纯带兵追击刘备,后提拔文聘为江夏太守,率领北方军队,镇守边境。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命黄忠代行裨将军之职,仍驻留在原地,统属于长沙太守韩玄。
建安十四年(209年)刘备平定南方各郡,黄忠跟随韩玄归顺刘备,后又随刘备进军蜀地。
总督简析
黄忠在建安十三年投降曹操之后,除了代行裨将军的职务,没有明显的提升,而和他同期的刘表武将文聘,之前是不明官阶的大将,受降第一个任务就是率领军队追击,之后还提拔为江夏太守,一方面说明文聘在荆州名望上比黄忠有优势,能服世族心、民心,另一方面说明文聘比较有能力,不然为什么黄忠只是代行副将的职务,从属长沙太守韩玄手下,而文聘直接提拔为江夏太守。之后在荆州的防御中,文聘的表现也是相当出色。
当然,不排除曹操不会发挥黄忠的才能这种假设。
从军:(208~209)2年。 官职:中郎将/假行裨将军
随刘备,勇毅冠三军
建安十六年(211年)刘璋邀请刘备入川攻打张鲁,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留守荆州,刘备带庞统、黄忠、魏延等诸将入蜀,驻军葭萌。
建安十七年(212年)刘备和刘璋闹翻,刘备引军,以黄忠、卓膺为先锋,进攻涪。与刘璋军刘璝、冷苞、张任、邓贤会战于涪。刘璋军败退至绵竹防御。
建安十七年(212年)李严、费观于绵竹战场起义,投降刘备。
建安十八年(213年)刘备分遣黄忠等诸将平定下属县,召集诸葛亮、张飞、赵云率军进攻白帝、江州、江阳。关羽留守荆州。
建安十八年(213年)刘备率军进攻雒,庞统战死。
建安十九年(214年)雒城破,进攻成都,马超来降,前往成都,刘璋听说马超投靠刘备,立即投降,至此成都平定。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封黄忠讨虏将军。
总督简析
参考——御领《三国志》 黄忠考究(二)——黄忠入川战役功绩与官职
看过总督这一篇的读者就会知道,黄忠在入川战役中,从葭萌任命以来,经常作为先登陷阵,勇猛坚毅为三军之首,是除开核心权臣法正、诸葛亮、关羽、马超、张飞以外,升迁最快的武将。
从军:(210~214)5年。 官职:讨虏将军
斩夏侯,威震定军山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春,在法正计划、刘备指挥下, 黄忠作为前锋强袭了夏侯渊部队,虽然夏侯渊部十分精锐,但是黄忠率所部奋力向前推进,他激励将士,在战斗中击杀敌方西部战区总司令夏侯渊,夏侯渊军被打得大败。黄忠升迁为征西将军。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秋,马超为首的120位大臣上表谏刘备称汉中王。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秋,封关羽前将军、马超左将军、张飞右将军、提拔黄忠为后将军、提拔魏延为汉中太守。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黄忠去世。
总督简析
黄忠在建安二十四年,靠着自己的能力加一点幸运,打破夏侯渊部队,战事中击杀曹操西部战区总司令夏侯渊,导致曹操和刘备在汉中地区的整体形势彻底扭转。刘备趁势夺取汉中,整个益州地区由攻转守,占据优势。这是黄忠生涯中最大的一个战功。
从军:(210~214)5年。 官职:征西将军、后将军
综述
从199~220年,21年从军生涯,虽然前面13年在群星闪耀的时代,黄忠没他们这么亮眼,但是在军旅的后半程中,黄忠得到刘备的重用,抓住了自己的机会,从而实现了人生的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