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分享之《斜杠青年:如何开启你的多重身份》
《斜杠青年》是Susan Kuang在2017年出版的著作,副标题: 如何开启你的多重身份。通过自己的个人经历及思考,对当前热点“斜杠青年”做了全面的分析
读书分为精读和泛读,对于不同的读书阶段及不同的书籍,采用相应的阅读方式,可以让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认识这个世界。欢迎关注公众号“澄清石灰水”交流你喜欢的书籍和化学知识。
何为“斜杠”
“斜杠”一词来源于英文“Slash”,这个概念出自2007年《纽约时报》专栏作家Marci Alboher(玛希·埃尔博尔)写的一本书。她在书中提到,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满足于“专一职业”这种生活方式,而是开始通过多重职业来体验更丰富和更多元化的生活。这些人在自我介绍中会用“斜杠”来区分不同职业,于是“斜杠”便成为他们的代名词。
举个例子来说“张三,职业为“律师/作家/自媒体人。”这类人自称为“斜杠青年”
斜杠青年就是有多份职业的人吗
斜杠青年的根本,也不在于你有几个身份、几个职业、几种技能、几份收入,而是在于你有没有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有没有在对社会和家庭负责的同时,也对自己负责。
早在1996年,美国学者Arthur(阿蒂尔)和Rousseau(卢梭)就提出了类似的概念,叫作无边界职业生涯(Boundaryless career)。无边界职业生涯强调以个人就业能力的提升替代长期雇佣保证,使员工能够跨越不同的组织实现持续就业,也就是说,能力才是赚钱的关键,只要有能力和实力就能通过为不同的组织服务来获得更多收入以及更高的灵活性。这将是未来重要的组织变革趋势,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将取代资本成为核心生产要素,一切组织与生产都将围绕人才而展开。
“斜杠青年”的生活方式需要实力来支撑。如果我们观察身边那些已经成为“斜杠青年”的人,就会发现他们实际上都是一群自控力强、经历过长时期的自我投资与积累,并且拥有某种核心竞争力的人。
怎么成为斜杠青年?
你先问问自己,是否真的想明白了自己想要什么,是否拥有强大的自控力,是否有一项或者多项突出的才华与技能?如果没有,那还是先花时间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实力的人吧。没有自控力与实力作为前提的自由,只能被称为任性,正如这句话所言:“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的时候,你就应该静下心来学习;当你的能力还驾驭不了你的目标时,就应该沉下心来历练。梦想,不是浮躁,而是沉淀和积累。”
知识是什么,柏拉图在《泰阿泰德篇》中这样解释知识:“知识是经过证实了的真的信念。”陈定学定义为“知识是大脑通过认识所产生的一种观念,这种观念能够对认识对象做出比较合理、可靠的解释,简单来说,知识就是能够对认识对象做出合理、可靠解释的观念。”张建林博士的分类法分类与斯坦福大学的通才教育课程结构有些类似,他以功能和目的为标准,将知识结构分为4大类。
Happy Halloween
第一类知识:理解宇宙以及人类生存的环境所需要的知识,这类知识基本都属于自然科学,包括物理学、生物学、地理学、气候学、宇宙学、数学、概率统计等。学习这类知识的目的是帮助我们了解宇宙的基本规律。知识的价值无非就是帮助我们认识世界,了解到其中的规律,而自然科学研究的则是那些宇宙中客观存在的规律。
第二类知识:理解社会形成和制约个体的社会环境、商业经济环境所需要的知识,这需要涉猎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法律学等。它们的目的是帮助我们理解人类社会的本质,例如社会的形成,文化、社会交换与分工等。了解社会发展的动力和运行体制,这就需要我们思考并理解经济的本质、金钱的本质、科技创新、产业与分工,以及政治、法律和道德之间的关系,等等。只有理解了社会的本质与机制,我们才能更好地掌握规律和把握机会,确定自己的价值和位置,并通过有效的方式实现个人目标。
第三类知识:理解自己心理及情感世界所需要的知识,这些知识包括心理学、哲学、美学、宗教、文学等基础知识。这类知识与我们内心的幸福息息相关,心理学能够帮助我们从本质上了解心智、情绪和情感背后的规律,从而获得更好的自我掌控能力;哲学、美学、文学则能够帮助我们构建丰富的精神和情感世界,给我们内心带来力量;通过对不同宗教的了解,完成自己对生命的终极关怀。
第四类知识:专业知识,这是我们参与社会分工,并立足于社会所需要的知识。
读后感
通读全文,一边读,一边反思着自己。虽然自己,从以往经历到未来的思考,确实具有很大的启发性。例如,让我看到作者提到的僵固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让我体会到了多年以来在某些事情上为何焦虑,也感受到了自己思维上正在完成的转变,并将不断成为一个成长型思维模式者。
僵固型思维者的特点是,他们认为聪明才智是一个人固定不变的特质,因此他们永远处在一个“证明自己”而非“发展自己”的心态中。僵固型思维者会过于在意别人的评价,不愿意暴露自己的不足,并努力通过回避挑战来避免失败,以此维持自信。与此同时,他们总希望证明自己的才华高人一等,别人的认可会让他们因为产生优越感而变得自负,而一旦觉得不如他人时便会陷入自我怀疑和否定中。
成长型思维者则恰恰相反,认为能力是通过学习不断发展而来的,因此他们的关注点不在于“证明自己”,而在于“发展自己”,他们不会因为失败或者负面评价而开始自我怀疑和否定,而是把它们看作自我提升的机会,更不会把当前的不足与自我价值等同起来。成长型思维者往往不需要非常自信,他们即使认为自己不擅长,也可以全心投入,并坚持下去,他们不必证明自己做得非常好,因为他们相信人的能力是动态发展的,因此只要能够不断进步就好。
不得不说,作者是一个有着丰富的知识沉淀的人,通过对各类书籍及名人名理论的引用证明自己的观点,避免的片面的主观。作者在少年的时候一直在不断地沉淀自己,在知识能力以及视野等方面全方位的提高自己。如此,才能在年纪大一些有“自由”。给我的启示就是尽我所能给予孩子们更好的知识等沉淀,我自身也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做好孩子们的榜样!
一个人的知识越全面,对世界的认知就越完整,便越接近于真实的状态,对规律的把握也就越精准。这样的人才能走在时代的前端,并能在这个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拥有更高的成功概率。力图使自己从单一的专业化人才转化成综合性人才才是非常明智的、与时俱进的自我发展策略。这与我的观点十分相似,这也是我看书不怎么挑的原因,我觉得只要有价值的书,不管是什么行业,是否与教育有关都会阅读,唯有对整个世界及自我有了清晰的认识,我才能更好的为我的学生服务。
作者认为,未来需要的能力是创新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以及执行能力等,而非人工智能AI能够完成的事情。这也是做教育者注意培养的方向。
当然,对于任何人的观点都需要自己的思考,书中部分的观点我也不是非常赞同,但是正是有不同的观点,才能激起思考和成长。我想,我也该给自己定下阅读目标了!作者提到自己的管理方案,设定“晨间日记系统”,包含4个部分:1.年度计划与成长回顾;2.每月计划与成长回顾;3.每周计划与成长回顾;4.每日任务清单。回忆起来,这也是我在高中时代用过的方法,每天都会把第二天的计划定好,并且反思当天的内容,这也是当时进入高中时被认为考不进一本,后来高考进入华东师范大学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之后再也没有如此自律的生活,确实效率低了很多。一个超强的自律是我们达成目标的重要因素。
最后,以一段《大学》节选来共勉,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