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笑望喵
图 | 来源于网络,侵删
码字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
若您喜欢这些文字,请点击右上角“关注”,让我们一起“字说心语”❤️
嗨,问你一个问题,一定要如实回答,“小时候挨过揍吗?”
你多半会以为我开玩笑,“别逗了,谁小时候还没挨过几顿揍啊!”
不知道小时候挨过揍的你,现在是否已经结婚生子,不知道为人父母的你现在是否也揍过自己的孩子?
如果你挨过揍,或是揍过孩子,那你一定要知道,原来,今天,4月30日,是这么一个特别的日子 —— “国际不打小孩日”。
“国际不打小孩日”(也有人将这个节日翻译成“无巴掌日”)是由美国反体罚组织“有效管教中心于1998年发起的。设立这一“节日” 的目的是为了引起社会对 “打孩子” 这一违反儿童人权的暴力行为的重视。
节日通过各种活动,宣导反体罚的儿童人权观念。全世界已有上百个国家及民间组织参与此盛事。
这个节日还有一个口号:“请来试试看,至少在今天不要打小孩,或者你将会发现,今天过后的每一天,你都不需要打小孩了”。
长大了的我们,也许已经忘记了自己小时候的调皮与顽劣,所以总是忍不住要求现在的孩子能够像个成熟的大人一般的懂事,上进,自律,让我们省心;长大了的我们,也许已经忘记了自己小时候被父母盛怒之下打骂时的那份恐惧和无助,所以总是忍不住在孩子犯错或者犯倔的时候火冒三丈,重蹈复撤,打骂孩子……
承认吧,打孩子本质上是父母一种无能或者偷懒的表现。面对孩子的诸多问题,面对自己内心的焦躁,打骂孩子是最简单粗暴的方式。打骂过后,似乎孩子瞬间安静了,听话了,但事实上,暴力的手段也许会让孩子暂时屈服,却绝对不会让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甚至还会产生更多、更严重的问题。
美国儿童教育家海姆·吉诺特说:“惩罚不能阻止不良行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时变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饰罪行,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觉。孩子遭受惩罚时,他会暗下决心以后要小心,而不是要诚实和负责。”
不要轻易打孩子,因为当你巴掌扬起,拳头抡起的时候,你不知道,你的孩子将会因此走向怎样糟糕的命运。
在打骂、苛责、训斥等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往往因为在成长过程中,不能获得很好的正向反馈,自己的错误被无限放大,成功却不能得到及时的肯定和赞赏,长此以往,这样的孩子就会陷入缺乏自信、自我价值迷失的状态,即使在压力下取得了外人羡慕的成就,可惜的是他对自我价值仍然不会有一个很好的认识,自卑和缺乏安全感会成为一种常态。姜文、王朔,都曾经提及年少时如此这般的经历。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对孩子来说,小时候的惨痛记忆并不会消失,而是会潜藏在自己的内心深处。
真正的教育是什么呢?有人说:“真正的教育,从来不是点石成金、立地成佛的技巧,而是一段春风化雨、自然无为的过程。就像一颗树摇动另一颗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世间的爱多是走向相聚,唯独父母对子女的爱指向分离。无论我们多么爱自己的孩子,都没有能力陪TA走完TA人生的下半程。如果我们真的爱孩子,就请一定好好珍惜与孩子相伴的时光,再多一些耐心,再多一些懂得,再多一些理解与尊重,再多一些理智与克制,少一些打骂,多一些鼓励。总有一天,我们会蓦然发现,原来孩子的长大和离去,竟然只是一场春雨,一次转身;但父母的爱与鼓励,让长大离去的他们内心温暖,常以自信的微笑面对全世界……
END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如果喜欢,请点赞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