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散步》是现代美学家宗白华创作的一部美学著作,
在该书中,作者凭着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良好素养,以比较的眼光,对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几个重要范畴加以阐释,渗透着自己的生命体验和审美取向,书中抒情的笔触、爱美的心灵,引领着读者去体味中国和西方艺术家的心灵。
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
一、俯仰观
1. 古代圣哲
早在《易经》《系辞》中,就有“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由此可知中国古人从天地万物乃至我们人类自身去体察和思考。
2.古代诗人
汉代苏武“俯观江汉流,仰视浮云翔”
魏文帝曹丕“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曹植“俯降千仞,仰登天阻”
王羲之《兰亭集叙》“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聘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谢灵运“仰视乔木杪(miǎo),俯聆大壑淙(cónɡ)”
在一仰一俯之间,即是诗人对宇宙和生命的关照。
二、无限与有限的融通
中国人能够从无限中见到有限,又能从有限中回归无限。
韦庄“去雁数行天际没,孤云一点净中生”
大雁南飞,消失于天际,似乎给人一种惆怅没落的心境,但当你再回眸时,一片孤云已在天边守候,给你温暖的慰藉。
储光羲“溪流碧水去,云带清阴还”
淙淙而去的流水似乎连清凉也带了去,正郁闷之际,发现一片闲云知我意,帮我遮住了炎炎烈日。
杜甫“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一种是逝去,一种是存在和陪伴,这不正是人生的得与失吗?
而李太白的诗句“地形连海尽,天影落江虚”,更有深意。有限的地形连接无涯的大海,是有尽融入无尽。
注释:部分摘抄自宗白华《美学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