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大吉
刘文安
古人认为,家族和血统的延续,是做晚辈不容推卸的重任,即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因此,把交合男女阴阳、产生子嗣的婚姻之礼放在一个很重要的地位。在我们这儿,结婚就是家里人办公事,规模大,花销也多。是庄户人家最高规格的排场和盛典。由家族里的人合伙众议,召集打理,好几天前就提前筹备,主管、喜柜、司仪和喜厨各司其职。到了婚礼那一天,喜气冲天,能把整个村庄的喜庆气氛点燃。
抬头五线谱,满眼是音符,准把我三舅乐坏了,一代传一代,今天是他大孙子结婚的日子。我们得背着箢子去“看喜”, 所谓“看喜”,就是亲戚朋友前往祝贺,在我们这边,前往女方祝贺的为“点茶”,到男方贺喜的名曰“送大饭”.头几天,那边表哥就领着儿子拿着毯子来叫我娘去,算是发出邀请。由于不太方便,父母就托付给了我,这也不见外,我和新郎他爹是舅表兄弟,怎么说也是个表叔份。
结婚是人生的头等大事,一般在农村,需找明白人,写年命帖子。所谓的“年命帖子”,就是男方根据女方的命相,请卜者查定喜期,俗称“看日子”或“查日子”.男方将婚期通告女方,并附“迎婚帖”.上书新娘开面、梳妆、坐床、上下轿方向及送迎男女客所忌属相等事宜。
今天是腊八日,绝对是个吉日良辰,这已在农村约定成俗的。今天结婚的也特别多,现在箢子几近销声匿迹,我就用红包袱,包上八条饼干,美其名曰“送大饭”.说起送大饭可讲究了,大多是用粉皮,可以用糕点,时下流行用饼干。不过用箢子来的讲究,当然,里面可别忘了放上红包,就是用红纸包上贺金。送到喜柜,由主管的登记造册,然后做好标记,最后根据贵宾的情况筹划安排座席。一般按男客、女客、长辈、晚辈分席招待。
“亲迎”是六礼中最隆重的礼节,是个最喜庆的庆典。现在条件好了,大多由专门的婚庆公司来承办,到了庄头,就看见火红的彩虹门竖起来了,远远地听见在播放婚庆音乐,到了近处,看见大门左右贴“青龙、白虎”.看到大家忙里忙外的,净是自家的族人在忙活,我就直接去了三舅家,有人专门迎接,直接到喜柜,安排了茶水,三舅乐的合不拢嘴,问长问短的。这时听到了放鞭的声音,不用说,接媳妇的车来啦,大家就争先恐后地去了婚庆现场。其实,接媳妇是很繁琐的,时辰很重要,有的很早,譬如卯时过门,需在九点以前,大多在卯午之时,其中玄妙由卜者定制,不得而知。不过路程远的,就得赶五更,往返时间多是花费在路上了,再远的呢,就只能另行安排临时发嫁的地方,或在宾馆,或在亲戚家,必须不误时辰。
临行之前还要举行一个简短的仪式,大多由司仪主持,新郎手捧花束,向父母三鞠躬,说,我去接媳妇啦,还有什么吩咐的,父母也会嘱咐,说些很吉利话,比如,早去早回,代表向亲家问好之类的。新郎便由伴郎陪同,自家的叔辈便领着迎亲队伍出发。早先是农村用花轿,后来用自行车,现在是清一色的高级轿车,少则六辆,有一辆负责领路、贴喜帖子,一辆专门负责装柜子的,其余的算是迎亲排场,当然也有排场大的,多则二三十辆,阵容十分豪华。到了女方家,也有繁琐的迎娶程序,比如等新娘梳洗,往往遇到伴娘为难新郎的做法,一问一答的十分有趣,你是谁,来干什么,你媳妇是谁,结婚了谁管钱之类的调皮话,弄得一屋子人哄堂大笑。不过,没有红包是过不了关的,新郎往往事先准备一些,便于应付从容。当新郎给新娘穿上鞋,用红腰带系在腰上,发嫁仪式也就拉开了序幕,大多是合影留念,重要的仪式就是新郎改口,叫爹娘。有诙谐的,非得要让新郎叫“亲娘亲爷”,“好娘好爷”,还要大声的叫,装作听不见,无非是为了搞笑,新郎也不恼,规规矩矩地叫,引来一片掌声。临行之前,不忘把一根红绳子扔在女方的屋顶上,鞭炮齐鸣后,迎亲队伍便回返。其中有个小插曲,就是送新鞋,这个由新娘的哥弟或同辈近份来完成,不过,这由新郎用红包打发。有搞笑的就先给一只要一个红包、再给一只再要个红包,故作捉弄,不用说,可以得到两个红包。送者善意,拿者开心,引得大家呵呵大笑。
总有一辆在前带队,遇见桥梁和路口,不忘下去贴上喜帖子,有时不方便,就扔出窗外。其实是一个意思,这时,家了忙的开了锅,先差上人,带着鞭炮在路口等候,以放鞭炮为号,这时,红地毯铺好,沙幔挂起,路引和礼炮摆也放有序,有专门的典礼台。新娘到了后,就被新郎抱下车,坐在那儿等福,仪式开始了,专业司仪宣布典礼正式开始,新郎领着新娘缓缓入场。
结婚是个大喜事,虽然天气寒冷,看婚礼的还真不少,在音乐声中,司仪宣布婚礼正式开始,这时鞭炮齐鸣,礼花绽放,正式拉开了序幕,司仪巧舌如簧,妙语连珠,逗得大家十分开心,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互赠礼物,扶入洞房。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其实,拜天地代表着对天地神明的敬奉;而拜高堂就是对孝道的体现;至于夫妻拜就代表夫妻相敬如宾。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新娘改口,可能是整个盛会的亮点,父辈们会准备好礼包等着,新娘又是叫爹,又是喊娘,气氛十分热烈,又是点烟,又是剥糖,忙的不亦乐乎。司仪不忘诙谐,教上几句讨好的话,“娘阿娘,你吃糖,生了孩子您帮忙”“爹啊爹,你吃烟,挣呢钱来都给俺”之类的。
进了洞房后,还有很多的繁文缛节,比如上床汤(面条、豆腐)、装枕头,抱墩子、闹洞房等,不再一一赘述。记得有装枕头时这么一句,“左一把,右一把,一胎生上俩”,有的说是“仨”,把新郎新娘恣得合不拢嘴,公婆更是欢天喜地,“穿穿婆婆的袄,娘俩噶的好”,“抱着墩子,早早抱上孙子”.
中国传统婚礼是华夏文化的重要部份。“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是人间的头等喜事。古代婚礼叫做“小登科”,新郎有“当天状元”之誉,新郎官也是官,县官见了也下轿让路,看来比县官都大。女婚为嫁,男姻为娶。想一对恋人谈情说爱,有缘有份地修成正果。从此开始了相伴朝夕,相濡以沫的家庭生活,“共牢而食,合卺而酳”,的确来之不易,当自珍重。
不在乎“俗礼”几多,只在乎幸福长久。为新人祝福,为生活喝彩,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
6140664GQ�I&��